黄发明是江铜集团德兴铜矿采矿场电铲维修工段一名普通的电焊工,在艰苦单调的岗位上,他并没有因演出舞台的简陋而失去精彩,而是用青春的激情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出了精彩。在公司、矿奥林匹克技能竞赛中,他多次蝉联桂冠,并获得“江西省技术能手”等殊荣,日前,他又喜获了“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1989年招工进矿后,黄发明便被派往江苏镇江船舶学院焊接系进行学习。好学又用功的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拿到了别人需要3年才能拿到的电焊工合格证。在工作中只要遇到问题,他便主动向有丰富经验的师傅请教,干完活后,马上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他还常常在午休时悄悄溜进休息间后院的器物间,反复练习实际操作,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日复一日,量的累积带来了质的飞跃,在近二十年的设备维护及改造中,凡是经他焊接的设备,从未出过任何问题。加之他内心细腻丰富,工于技巧,很快便炼就了一身真功夫。
2000年,单位的1#电铲由于老化严重,出现了回转大齿轮绷裂现象。得到消息赶到的外国专家也一筹莫展,生产在即,可是等待备件要几个月后才能到达。由于是电铲出现问题,黄发明当时提出自己焊接,很多人提出现场不利于工艺实施,无法进行,可他却艺高人胆大,上网查找工艺参数,根据构件形状、裂纹参数和材质的不同,分析钢板的焊接性能。凭着娴熟的焊接技术,他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和工艺措施,同时,合理规化焊接顺序。经过三天三夜的潜心攻关,眼熬红了,腿蹲麻了,但问题也迎刃而解了。经过探伤检测,焊口合格率达到100%,主要技术指标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场的外方专家也被他娴熟的技术深深折服了。
黄发明注重平时功夫,技术精益求精。他多次解决了制约生产中的疑难杂症,有效提升了电铲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二十年来,黄发明第一个尝试现场更换勺杆局部齿条、处理推压减速箱裂纹等多项大型焊接项目,共承接过11台电铲的焊接任务,经他手焊的焊口就达4000多个,焊条达2吨多,而且合格率均达到100%,为矿山安全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他主持攻关的多项成果在公司、矿班组成果发布和合理化建议中获奖,其中《降低电铲勺杆失效率》还获得省QC成果发布二等奖。
他不仅自身技术过硬,对分到他班组的新人,他都言传身教,有时甚至手把手引导他们入门。2001年,组里分来一位转岗工人,无论师傅怎么讲,他就是听不明白,并对焊花有畏惧感。黄发明知道后,把他带在身边,从最简单的装焊条程序入手,再到根据焊花大小来调整电压电流,一点一滴地教他,最终把他培养成了一名合格的电焊手。
身为一名班长,黄发明在工作中总是身先士卒,他一方面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注意调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向心凝聚力。班组在他的带领下,多次获得“矿安全先进班组”,并喜获“矿首届十佳和谐团队”称号。
拥有舞台,成就精彩。如今的黄发明已是矿山有名的电焊技术能手,焊枪一支、尺子一把、锤子一柄……钢花飞散间,汗水播撒处,留下的是一串坚定的跋涉足迹,流出的是一曲曲令人喝彩的华美乐章。 (查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