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0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戏 颂文化 唱出一片农资的天
——访河南省社旗县农资化肥配送中心总经理李营
本报记者 高 璐

  总经理:李营

>>百佳档案

  社旗县农资化肥配送中心

  网点数量:212个

  年销售量:7000吨

  经营品牌:天脊牌硝酸磷肥等

  推荐单位:天脊煤化工集团

  “赊店酒好清如泉,回味深长粘嘴黏,千杯万盏只嫌少,打个酒嗝香赊店”。赊店老酒这个品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没有建县前,社旗一直称作赊店,或者赊旗店,传说是汉室后裔的刘秀在起兵反王莽时赊了酒店的酒幌做为义军的旗帜而来。说起开头这句话,人们一定认为是赊店老酒的广告,但这确是一个农资公司为销售化肥所排演的剧目《赊店轶事》中的唱词,农资公司怎么做起酒广告了?这就是社旗县经销商李营的新思路。

  忧患促创新

  2000年,社旗配送中心刚由计划经济转型与市场运作,在产品宣传中,组织几名戏剧演员,唱一出名家名段,然后由业务员出来介绍一段化肥商品知识,发一阵宣传资料,这种东西在当时就属于比较先进的东西了,各厂家纷纷效仿,一时成为时尚,时尚总有没落的一天,人们总有审美疲劳,到后来农民笑谈纸广告一亩地能捡1500斤,而种玉米一亩收这么多都是很困难的。在广告传单已泛滥成为垃圾的时候,转型的时候到来了。 

  一部戏一个转折,一部戏一个发展

  戏要继续唱,肥要继续卖。《竞选家长》是社旗配送中心编写的第一个专题故事,它与名家名段和农业种植使用栽培模式相结合,在各乡镇村组巡回演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心销售的天脊化肥销量猛增,并成功改变了农民传统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的用肥习惯,把含有中、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推广到千家万户,当年,全县有一半的农民都知道了李营,知道了天脊。

  2002年前后,社旗假冒伪劣化肥猖獗,个别经销商贪图蝇头小利,售假现象时有发生,为引导经销商诚心经营,发挥网络经销商兵团服务作用,李营又提出了新创意,这一年,戏剧小品《差点泡汤的婚事》和表演唱《天脊化肥人人夸》成功走向舞台。其中《差点泡汤的婚事》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说的是一个经销商想借招聘工作人员找对象,在想对象炫耀自己掺售假肥的销售技巧时,却差点搅黄自己的婚事,而后改过自新,重获女孩芳心的故事。剧中把假肥的名字起为驴和骡子,实在是对假化肥最好的抨击,女主角“为挣钱坑农害农你心可安?”的唱词唱出了农民群众对制假者的愤怒,“买假羞坏五尺男”也反映出了售假者心里的愧疚与不安,而“奉献农业筑金桥,未来希望出新苗”的结局也给表达出农民给予售假者改过自新的机会。相信售假者看完这则剧目,面对亲人的时候,心里一定羞愧难当。用这样一种手段来打击贩假者,足见李营的精明与幽默。

  这些年来,为寓教于乐,指导农民施肥用肥,保障农民自身权益,公司特别组建了剧本创作班子,聘请专业剧作家,由总经理李营亲自出题目,围绕农资文化编写了小品30多部,合一百多万字的剧本,这些剧本经过国家级著名演员二度创作与舞台表演,已成为农民朋友喜闻乐见和百看不厌的经典剧目,其中就有开头提到的《赊店轶事》。通过鲜活的戏剧,极大地引起了农民的兴趣,气氛热烈,场场爆满,农民观看后久久不愿离去。截至目前,李营已组织艺术团在全县演出1万多场次,全方位大密度的农资文化激活了农资市场,赢得了农民交口称赞,企业回头客逐年增多,2007年天脊销售量增至7000余吨,占当地复肥销量的50%以上。

  一种现象,一次联合,一项义务

  从李营自筹资金三万元,邀请一同下岗的员工组建配送中心;从他整合各乡镇农业“三站”,整合全县212个网点形成的大兵团作战;从步入市场到改变社旗的用肥习惯;从单一的宣传到如今的农资文化心连心;他肩负农民的信任,通过经销商平台,把天脊多元复合肥料推介到千家万户,把假冒伪劣化肥阻滞在渠道之外。社旗配送中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旧到新,在销售名优化肥的同时,伴随着农资文化的魅力载体,联系着工农,承载着希望,担负着责任,造福着农业,惠及着农民,迎来了农资文化的万紫千红,催生出一系列的新鲜现象。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领导莅临社旗视察时称赞说:创新服务体系,搞好网络建设,农民满意、农业增收的现象是李营创新,堪称李营现象,这个经验在供销社系统要广泛推广。

  中科园综合考评会主任姚建华慕名考察公司的农资文化建设,也连连称赞道:李营闯出了全国农资文化三下乡的一个新模式。

  在化肥经营产业上摸爬滚打20多年的李营,深知强强联合在新时期重要位置。社旗农资化肥配送中心服务三农积极寻找着力点,主动与先进科技联姻,与先进产品联姻,让科技效益最大化,让农民获得理想的收获,实现增产增收。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社旗农资化肥配送中心拥有庞大基层网络和资金优势。于是,两个中心一拍即合,组建了社旗县农经作物高产攻关示范领导小组,双方各抽调精兵强将到农村第一线,以"用地养地相结合,有机无机相结合"为原则,以示范一户带动一村为主线的方针,在县里成立了18个示范区,以优秀经销商为平台,开始绿色无公害高产高效规范规模化种植。他们向农民推介高新科技融合的适应社旗土壤的新品牌引进作物新品种,优化组合施肥配方。实行宽窄行种植模式,短短一年,使社旗农经作物产量实现新突破。2007年夏玉米亩产923公斤,冬小麦亩产650公斤,名列市级第一;夏大豆亩产309公斤,名列全国第一。

  靠经营天脊等名优化肥富裕起来的李营,头上的光环日趋增加:社旗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百佳优秀经销商、社旗政协委员、社旗工商联副主席等等,这些殊荣更加坚定了李营反哺农村,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心。社旗是个典型农业大县,李营认为,农业除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还要为工业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基础。农业作为两大基础资源之一,其自身的发展才能促进其它行业发展。为此,配送中心特邀请河南省农业专家肖利贞等到朱集大梁庄实施科技帮村,手把手的教农民技术,在田间地头给农民上课,针对该村的红薯加工产业,制定了五统一的发展方略:即统一供种,以实现良好商品性;统一供肥,实同优良品质性;统一技术培训,实现规范高产性;统一订单种植,调动种植积极性;统一加工销售,保证商品纯正性。帮村项目启动当年,种植面积200亩,2006年面积扩大10倍,达2000亩,使用天脊化肥成为社会公共品牌,赢得了农民群众信赖。这种经营、生产、帮扶为一体的新模式,解决了农民卖薯难的问题。使绿色无公害三粉产品挺进了全国物流渠道。李营从参加企业帮村活动中积累了未来产业开发的经验,承担了一个农资人的社会责任,也确定了自己未来强农、兴工、富县的三大目标。 

  南阳是诸葛亮、范仲淹等先贤耕读过的地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先贤的教诲,是李营能够使用民族文化,支持戏剧文化,促进社旗农业发展的感情所在,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社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定能多开艳丽之朵,多结丰硕之果。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