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安徽省金寨县南溪供销社是推行“两置换”改制较早、较为彻底的基层社,剩余资产寥寥无几,原有的为农服务功能已被当地机制各异、力量分散的各类个体经营门店取代。建设“新网工程”既无资金又无抓手。
根据这一情况,今年以来,该社两名留守人员,在认真学习领会省政府38号文件和省社关于加强基层社建设总体要求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深入调研,进一步树立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工作信心。在县社的帮助指导下,他们按照“新合作、新网络、新供销、新形象”的目标思路,积极开展“一店两社”建设,重构为农服务新体系。
一是经过动员、组织,把社会上一些个体经营户作为供销社日用消费品加盟店纳入麾下,接收管理。供销社对各营业门点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营环境和商品质量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各经营户提供证照办理和公共关系服务,出面协调解决各经营户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召开加盟店会议,传达有关政策、信息,使经营者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和集体责任感大大增强。
二是在大的行政村、交通要道口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该社整合改造的曹畈、丁埠、瓦屋基三个村级综合服务社,集农副产品收购,化肥、农药、种子供应,日用消费品销售、农技服务、邮政通讯代理于一体,实行双向流通、综合服务,有力地满足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三是采取与村委会联办、职工回村领办的形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一,南溪镇曹畈村位于库区一线,网箱养鱼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多年来,一家一户自产自销的落后生产方式致使当地农民养鱼成本高、收入低、销售难,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社主动上门与村“两委”磋商,联合牵头,在开会宣传、下户走访的同时,按照自愿、平等、民主、互利的原则,组织了35户渔农、出资60.7万元,成立“金龙养鱼专业合作社”,引领渔农增产增收。其二,南溪供销社下岗职工、农产品经纪人张一凡牵头组织了10户食用菌营销大户,共同出资组建了“益凡野山菌专业合作社”,将按照“能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南溪供销社“一店两社”的建立,标志着该社为农服务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有效恢复和拓展了农村市场阵地。当地农民称赞说:“供销社、是桥梁,通到城、连到乡,农民依赖供销社,生产生活有保障”。
(吕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