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0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健康绿色农产品扑面而来
——记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 本报记者 曲丽赢

  10月16日-1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台湾地区的33个展团参加了展示和交易,有1300家企业参展,国外有11个国家的展团和企业参展。此外,来自国内和境外17个国家的15000多家采购商前来参观洽谈。农交会网上展厅还发布了1600多家企业及其产品的促销信息,网上展厅每日点击访问量达到100万次。据农交会组委会统计,全国有种植、养殖、水产等11大类的3000多种优质特色农产品参会,创历届农交会之最。本届农交会贸易成交金额达380亿元,比上届增长逾10%,意向合同金额达到375亿元,比上届略增;销售区累计实现销售额6800万元,与上届基本持平。

  六大展区争相秀

  正值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际,农村30年的改革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届农交会分六大部分,展示了包括30年改革开放农业成就、各省农业精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际跨国公司、农机具、销售等展区,展出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室内3万平方米。

  为展示30年改革开放成就,农交会专门设立了1000余平方米展示区,全面、系统地展示农村改革30周年的风貌。各省农业精品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农业综合产出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84.77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604亿元,增长了30多倍.粮食生产连续跨越了600亿、700亿、800亿斤三个台阶。目前,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853家,实现销售收入7487亿元,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程度达到67%,农产品出口企业达3800多家,出口创汇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 

  无公害、绿色、有机成主流

  今年农交会最大的特色是参展农产品几乎都是无公害、绿色、有机的产品,每种产品几乎都注册有自己的品牌,参展企业严格筛选,继续保持高标准的准入条件,参展产品为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全国各地名优特产品以及先进适用的农牧渔机具。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的生产面积分别达到了5000万亩、3000万亩、50万亩。截至2006年底,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3.5亿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达4050万亩。

  参加了六届农交会的黑龙江绿金集团有限公司在本届农交会采购商专场签订了总额1.1亿元的绿色大豆瓦饼、绿色大豆和有机矿泉水购销合同,带到现场的10吨绿色大豆,也被抢购一空。

  合作社的产品真抢手

  “50元一个、30元一个”的红色标牌上写着平谷大桃的价格,带着老寿星笑脸的造型桃、生肖及福娃图案的贴字大桃一经展出,就成了农交会上的“明星”。北京平谷胜泉康汇合作社的合作社主打文化创意牌,在2006年成功地开发了十二生肖、寿星、奥运等系列生日礼品桃。这种卖到50元一个的大寿桃,合作社每年的产量有3万个,而贴字桃子的年产量则有30万个。2007年,北京“乡之韵”第二届乡村旅游商品拍卖会上,合作社的9个生日礼品桃礼盒更是拍到了3.5万元的“天价”。

  “这个木耳好,你看泡在水里的质量多棒,我买一斤!” “我来一斤核桃!”“我来两斤大枣!”……

  自从合作社的产品几年前在农交会亮相并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以后,每年的农交会,合作社的产品都格外受青睐。此次农交会,只要是合作社的展台,一定要挤着才能过去。不少人都是来过几届农交会的老顾客,一进馆,就直奔自己最爱的老品牌。合作社三个字成了他们心中的“品牌”。

  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奔头

  农交会上出现的可降解一次性绿色环保餐具。有着玉米香味的米色的餐盒、水杯、刀叉、方便袋,吸引了不少采购商。该产品是安徽德林环保集团开发的,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开发技术,公司生产的方便餐具中原料玉米淀粉含量达到80%以上,大大超过同类产品中约40%的比例,提高了产品降解能力,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目前该企业年加工玉米淀粉能力达到3万吨,公司通过与当地玉米种植协会6万户农民签订原料生产合同,农民年均每亩增收120元。

  北京德清源生态农场凭借其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夺得了2008年世界蛋品行业最高奖“水晶鸡蛋奖”。据德清源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态农业模式有效实现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农业和有机种植的循环。通过对蛋鸡场每年产生的8万吨鸡粪和12万吨污水进行处理,德清源不仅实现了园区内污水零排放,每年还向华北电网提供1400万度的绿色电力和16万吨的优质有机肥料,二氧化碳减排8.4万吨。农场还利用沼气发电的余热、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料建设的500亩有机蔬果温室中心示范区,带动了当地发展万亩有机蔬菜和水果基地,12万亩玉米的订单农业种植基地,带动了约6万农民致富。

  农业产业化成果大丰收

  在各省龙头企业产区,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农业产业化成果以新颖的形式被展示出来。一个龙头企业能够拥有一条完整产业链条:从种子、苗木、种植过程中技术的提供,到初级产品的收购、加工乃至深加工,最后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龙头企业都“一包到底”。

  据农业部统计,每年我们农业产业化都在大跨步地前进。截至2006年底,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同比上一年增长17%,销售收入2.4188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1%;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15.4842万个,带动农户9098万户,农业从事产业化经营每户均增收1486元;全国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9098万户,占全国总数的35.7%,平均每户增收1486元;各类产业化组织基地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10多亿亩,带动养殖水面9570万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