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虞城县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拓宽业务领域,开通邮政服务“三农”分销物流绿色通道,积极主动为全县农民群众配送大量质优价廉的农肥、农药、种子,业务连续三年实现全省县级第一名,走在了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今年以来,该县邮政分销物流完成业务收入234.49万元,完成年计划180万元的130.28%,完成收入进度全市排名第一,全省位居第一位。同时,该县于今年6月份提前半年实现全县人均2元的目标(虞城县人口108万元),并于3月份提前9个月完成全年的收入计划,成为河南省第一个达到晋级标准的县级局。
强化网点建设,构建服务网络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确立“打造万吨县、培育千吨乡、确保全省第一、力争全国领先”的发展目标;二是健全组织,成立以一把手为首的网点建设领导小组,部室主任包片,20多名熟悉农村工作的管理人员包乡,并逐级签定网点建设责任书;三是狠抓督促指导工作,督导组下乡,经营建点两不误,对所建设网点现场审查率达到100%,始终密切关注各所的建点动态,及时通报发展网点情况。截至目前,该县共建邮政服务“三农”分销物流业务网点508个,其中精品网点98个,中心网点28个,达乡、镇总数的100%,达农村行政村总数的96%以上,形成以县局为中心,乡镇邮政所为支撑、广大营投人员为纽带、邮政服务“三农”网点为末梢的辐射城乡、高效畅通的配送网络和服务“三农”平台,实现对市场的无缝覆盖和对农民的零距离服务。
强化资本运作,提供资金保证
一是要求每个网点都必须交纳保证金,并对各网点人员进行宣传、经营、管理、营销培训;二是对村级网点实行竞争销售、少进快销、快进快销的办法,利用定期到网点督促检查回访的时机,详细登记库存数目,核实进销账目,同时,建立大客户档案、个人客户档案,所需商品档案等措施加强业务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效益;三是在乡村物流网点建设中实行以物顶款、配备货架、柜台、粉刷墙壁、门招店牌、简易装饰的优惠扶持;对资金短缺,又热心加盟邮政服务“三农”网点的给予预交部分货款,先期销售、售后统算的优惠政策。
强化队伍建设,实现规范管理
一是把好选人用人关。服务“三农”网点经营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经商本领和诚信意识;二是把好选点设站关,一个乡镇一个中心点,以人口2000人、耕地2000亩为标准建一个村级点,以中心点辐射、带动、管理村级点;三是把好运行管理关,服务“三农”网点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连锁经营,树立品牌”的原则,规范农资产品的进、销、存管理。四是把好技术推广关。该县建立并逐步完善县-乡-村“三农”服务网点三级培训体系,通过举办农业知识讲座、播放科学种田VCD、深入田间地头做产品试验、开辟良种以及优质农药、化肥试验田、示范点等形式,开展测土配方、送科技下乡活动,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资产品,指导农民进行生产。
宣传示范到位,推进业务发展
一是定期开展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文化下乡活动,活动期间插播邮政农资宣传片,并请农技师跟踪讲解,现场解答;二是在该县各乡镇主要街道、国道、商业聚集区悬挂宣传条幅、横幅、标语500余条,在全县邮政服务“三农”网点散发科学种田明白纸8万多份;三是为物流配送车辆配备宣传大喇叭,下乡配送时播放宣传带。同时,利用农村唱大戏的习俗及农民“扎堆”赶集的生活习惯,在各乡镇主要路口设立邮政服务三农“咨询台”,摆放农资样品,散发宣传单。
服务客户到位,提升邮政服务
一是开展专题讲座,截至目前,该县聘请的农技师共在各乡镇开展专题讲座60余场次,听课人数达数十万人次;二是测土配方,多部门联合。县邮政部门牵头,县农开办和农业局植保站、土肥站入村到户测土配方,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止情况及适用的农肥、农药产品进行预报、推介。并印制《病虫情报》和《农民增收致富信息》,由“三农”网点人员定期发送到农民手中;三是信息化管理,该县把所有网点的进销存和产品流量流向进行信息化管理,全县进入微机管理的农户资料已达到3万多户。并建立服务“三农”示范村28个,农技师定期上门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内部支撑到位,促进和谐发展
一是在农肥配送过程中,从推介订货、宣传、铺货、收款、总结、兑现考核指标六个方面明确责任人,分工具体明确,确保整体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二是规范竞争。为杜绝网点之间的无序竞争,该县出台了《禁止邮政网点及工作人员低价销售农资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点配送农资时,必须开据《邮政物流配送商品凭证》。截至目前,该县邮政服务“三农”物流配送业务已配送玉米追肥3078吨,小麦底肥已到货 7661吨,年总配送量达10739吨。该县邮政局连续三年被省局评为“优秀企业”,同时先后被省局授予“物流骨干县局”、“农资配送先进单位”,被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工会评为“服务‘三农’示范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