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反哺茶乡 爱心永恒
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援助安溪思茅茶乡教育
赵建设

  2008年新学年开始前,济南茶叶批发市场6名领导班子成员18000元的善款,载着济南茶人的“爱心暖流”,飞向了福建安溪茶乡。

  2008年上半年,刘勇总经理一行到福建安溪考察茶叶生产情况,看到了安溪特困茶农家里品学兼优的孩子,因家境贫而上不起学,许多茶农拿着国家、省级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是愁眉苦脸,难以高兴起来。

  茶农的愁容,孩子渴望上大学的期盼眼神,让他及一行人员难以忘却。返回后,他感慨地对班子成员讲道,“安溪茶叶协会已掀起了救助特困茶农品学兼优孩子上大学援助的活动,并有意邀请我们一同参与。我们与安溪是友好县市、安溪茶都和我们是友好市场,安溪来济的茶农、茶商占我们市场客商的接近三分之一,安溪茶农有困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刘总话音刚落,班子成员纷纷说出了心声,“扶贫济困是美德,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尽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回报茶乡、奉献永恒的爱心,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这个倡议救助任务,最终由市场6位领导成员来承担完成。于是,就有了开头那让人动容的一幕。这已经不是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第一次援助茶乡教育。

  早在2006年,济南茶叶市场就开展了云南茶农子弟救困工作,而这一次更是把救助面扩大到福建安溪特困茶农大学新生身上。

  在2006年的一次云南茶叶博览会上,在应邀走访茶农、考察茶乡的活动中,让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总经理刘勇一行,看到了云南思茅地区的茶农绝大多数人还生活在温饱刚及的线上,甚至多数失学、辍学的青少年仍生活在温饱难继的贫困家庭中,痼疾难除的贫困往往使这些家庭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更是力不从心,不少的已步入学龄的少年儿童衣着褴褛,身背竹楼的身影,时隐时现在一片无际的茶园田地中。刘勇一行看在眼里,记到了心里。

  返回济南后,刘勇立即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针对云南茶乡对口开展“反哺茶乡、救助失学儿童、回报社会”的善举活动,并责成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联系了云南思茅翠云区的民政局、教育局。有他们牵头负责推荐了身处大深山的倚象镇中心小学的20名因家庭特别困难而濒临失学的茶农儿童,作为救助对象。市场在改造扩建任务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了3万多元的费用,每人每年救助500元,连续救助三年,与当地教育部门签订了救助协议。

  “500元钱对于即将步入小康社会的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不算多,但就是这个为数不多的钱,却让20个特困茶农的孩子,没有离开他们自己喜爱的学校。”学校的一位郭晓泽班主任来信讲道。同时,郭老师来信还描述道,朴实善良的大深山理的汉子,李健梅的父亲,拿着我们代你们发的500元钱,弯下硬直的身板,倔强被爱心折服;15岁的朱玉奎的母亲,看着又能继续上学兴奋不已的孩子,握住老师的手泪流满面,激动万分。13岁的张建珍高兴的非要给老师下跪,让老师把感谢之情传达给济南茶叶市场的恩人。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来信通过刘勇经理的手,传遍了领导班子,每个看信的人都是在心潮眼湿的伴随下读完的。

  “我们市场少花了点,大家少发了一点,为茶乡的特困茶农解决了实际困难,看到失学孩子有学上,我们值得啊!”刘勇总经理的一席话,诠释出了市场班子成员读信后产生的共鸣,也诠释出了他们反哺茶乡的永恒爱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