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母亲的棉絮

明伟方

  前几天,母亲托人从乡下捎来一床崭新的棉絮,泪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双眼。白白的絮花像是母亲的满头白发,不停地撩拨着我愧疚的心。

  那还是去年的某一天,母亲来城里小住,妻子无意间谈起现在黑心棉铺天盖地,想买床正宗的棉絮都很难。没想到就是这么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被母亲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回到乡下,年过七旬的母亲竟重新拿起了闲置十多年的锄头,在菜园开荒种起棉花来。在几种常见的农作物中,大概算棉花最不好种了,所以在我们老家乡下,许多人家都嫌种棉花劳命伤神,干脆不种。猪粪、牛粪是上好的农家肥,那段时间,母亲总是早早地爬起床,提着篼箕到村子的各个角落转,收拣猪粪、牛粪。将各种农家肥混合均匀后,做成圆柱形的“营养钵”,这就是棉籽最初的家了。母亲像盼望婴儿出生一样,天天观察棉籽的动静。终于,棉籽破土而出,嫩嫩的棉苗探出了头,母亲老来得子般乐得合不拢嘴。在母亲的期盼中,棉苗一天天长大,长到两三寸长的时候,就要移栽到棉地里,承受大自然的风吹雨打了。这阶段,最可怕的是肆虐的棉铃虫。偏偏母亲对农药天生过敏,不能打农药,她只得使出最笨的办法,每天蹲在地头,一棵棵地给棉苗捉虫子。

  就这样,炎炎烈日下,母亲给棉苗施肥浇水;凄凄风雨中,母亲给棉花剪枝修叶。终于,年迈的母亲用她那无私的母爱,种出了一地人世间最洁白无瑕的棉花。

  为了儿女一句不经意的话,母亲心甘情愿风雨劳作大半年,这在母亲看来,或许是再寻常不过的小事了,但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这些年来,沉醉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追名逐利于官场上,流连忘返于山水间,唯独总忘了乡下孤苦伶仃的老母亲,忘了老母亲拄着拐杖在村头守望的目光。

  母亲的棉絮,温暖我一辈子的记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