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体验“茶禅一味”
东方国艺第二届禅茶文化之旅活动举行
章 文 文/图

  在柏林禅寺举行的“东方国艺第二届禅茶文化之旅”活动现场。

  9月20日-21日,由东方国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组织的“东方国艺第二届禅茶文化之旅”活动在柏林禅寺举行。短短的两天时间,由茶文化爱好者、茶叶经营者、茶馆经理人、广告策划人、新闻媒体记者等近30人组成的旅行团队,在柏林禅寺内进行了系列“茶禅一味”的亲身体验。

  20日下午,旅行团队全体成员在祖师塔前举行了无我茶会。大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就地围坐好,无尊卑之分,拿出各自带来的茶,自己动手冲泡。铁观音、大红袍、白毫银针、凤凰单枞、普洱茶,茶品非常丰富;每人冲泡好后,分别倒入四只品茗杯,自己留下一杯,余下的或向左依次传递,或奉给对面者,大家不拘形式,没有喧哗,不用道谢,在茶具的轻轻碰撞声中,静静地分享快乐,相互祈福。

  演善法师是柏林禅寺接待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他也高兴地加入到无我茶会的行列中,他泡的铁观音香气宜人,品尝到的人说很滑顺,有人点评充满了禅意。他说还是茶好,他又说,所谓茶禅一味,可以这样理解,这杯中的既是茶又不是茶,既是铁观音又不是铁观音,茶被从物质的层面剥离开来,这就进入禅的境界了。

  当日晚,品茗谈禅互动座谈会在指月楼课堂召开,河北佛学院教务长、柏林禅寺当家师明影法师与大家交流了生活禅的心得。他说,一些伟大的禅师是从喝茶开悟的,茶确实有它的“神秘”之处,但也有不神秘的一面,因为僧人每天打坐练功,把茶当水喝,是很平凡的。每个人在与茶的交道中都有自己特殊的体验,喝茶的人往往注重感受。在佛教中把感受叫做受,受有乐受有苦受,喝茶是乐受。不过乐受不能持久,因为人越喝茶档次越高,欲望是苦因,所以佛教中把乐受叫坏苦。“我喜欢喝淡茶,因为茶农茶厂为它付出了很多,所以喝一点足以,既有益健康又不浪费。”

  21日上午,明海方丈亲自与大家会面,为大家解答茶禅研究方面的疑惑。他认为,现在中国的禅茶文化正在复兴,百花齐放,不过它的内含还需要充实,茶艺表演是其中之一。茶艺表演是外表的形式,但这种外表是有价值的,虽然不一定直接体现出禅来,但观众可以从中得到净化,得到熏陶。茶艺表演的服装、器具都很重要,虽然是形式上的,但有超越形式上的高深的精神境界,因为高深的精神境界离不开形式。推动茶艺表演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很难达到高的境界。对普通人来说,在自己家里端坐着泡茶,整个过程也是一种净化,也是一种修行,是一个行动中的禅修,茶帮助人们回到自己。

  柏林禅寺位于河北赵县县城内,在唐朝时有一个著名的主持是从谂禅师,被称赵州和尚,“庭前柏树子”、“吃茶去”有名的公案都出自赵州和尚。他14岁开悟,后行走四方,80岁时行脚至古赵州,在此住了40年,坚持弘扬禅、茶文化,形成深远的影响。赵州和尚的舍利子现存于寺中祖师塔的地宫内,万佛楼是寺内最大的建筑。活动中,东方国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还组织大家参观了柏林禅寺。该中心负责人熊志惠女士说,这一禅茶文化之旅活动非常有意义,通过交流、学习和体验,增进了大家对禅茶一味的理解,也为茶友结识、增进友谊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