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棉花、棉纺齐陷困
8月份棉花期现价格的大幅跳水,使棉纺织企业正面的原料成本压力有所减轻,但受欧元(特别是英磅)对人民币大幅贬值以及全球经济从衰退转向危机的影响,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不断萎缩,棉纺厂“肠梗阻”问题愈发严重。从郑期来看,8月底相比8月初CF0901下滑了845元/吨,9月16日相比8月初下跌了1531元/吨,撮合也下行了近1200元/吨,无论跌幅还是用时都远远的高于前几个月,电子盘上的交易商、存棉的现货商一片恐慌,纷纷加大甩货和回笼资金的速度,某中字头公司和部分省市级棉麻公司新疆棉的报价跌幅达到800—1000元/吨,新疆229、329级棉内地的成交价普遍降至13300—13500元/吨和13000—13100元/吨,而且棉纺厂大多用半个月或一两个月的账期采购,给现款或承兑汇票的比例都不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驻山东淄博的销售人员认为,现在即使329级棉花降到12000元/吨也难以“舍车保帅”,棉纺厂拿不出现金采购,现在一次采购100吨以上的都是大客户,能一个月内给足货款的更少,因此建议公司调价,329、229仍是13300元/吨和13700元/吨,“双结零”基本无望。而据山东武城某轧花厂介绍,该地区39%衣分率的籽棉的收购价从前两周的3.15元/斤降到了3.05元/斤,大部分轧花厂仍不敢收,该厂9月15日销售了一批新棉,三级棉13000元/吨,两个月的账期。短期棉农惜售和棉花加工厂慎收是一对主要矛盾。据新疆沙湾、石河子等地棉农反映,当地42%衣分率的一级籽棉,收购价为5.40元/公斤,但今年雇佣拾花工的费用为1.30元/公斤,而且吃、住全包,棉农的收益大幅缩水。
据悉,目前内地市场上三级新棉的成交价在12700—12800元/吨,但普遍不是100%现款,新疆陈棉329级的价格也跌破13000元/吨,由于亏损达到1200元/吨以上,棉商不肯甩买,纺企不打算接货。9月10日前后,山东魏桥纺织集团对外挂牌新棉收购价,地产三级棉12500—12800元/吨,且付款为15天账期。9月16日,郑期CF0901和撮合MA0901的平均价分别为12862元/吨和12850元/吨,期货盘面上三级棉价格已跌破12300元/吨,因此仓单的流出速度加快;而把利息和等级差价率计算在内的话,撮合上三级棉(实际三级弱)的盘面价格已跌破12000元/吨,必将对现货市场形成打压。据悉,由于部分新疆棉企急于回笼资金,229、329级在棉花网上超市的报价连续大幅下调,128级甚至报价跌近13000元/吨。据河北某仓库的工作人员反映,新疆棉现款的提货价已降到12800元/吨左右。棉纺厂近日对新棉的接受意愿并不强,一是新棉的水分偏大,而且前期花的质量以四级为主,只适合做配棉;二是由于籽棉的收购价比较高,成本难以降下来,因此皮棉的销售价并不低,内地四级棉12500元/吨以下根本提不到;三是轧花厂收购资金比较少,只靠快进快出挣些加工费,因此销售普遍要棉纺厂现款提货,宁肯再让100—150元/吨也必须是现款。随棉价进一步下滑,棉纺厂的纱布报价也有跟跌的趋势,河南、山东以及河北的一些中小棉纺厂普梳纱的出厂价中秋节前后有所下调,幅度在300—500元/吨,但总体看棉纺织厂的利润状况较前几个月有所好转,来自上游成本的压力减轻,但融资困难和美欧市场消费能力的大幅的萎缩是当前主要困难。
9月市场压力难缓
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的全球经济出现整体性滑坡的征兆,各种金属、农产品、原油等下跌成了主基调,棉花必将受形势的拖累,有加速下行的趋势,9月15日,纽期近月合约强势突破60美分/磅,而原油也跌破95美分/磅,菜油、大豆油等等连破多头度限。国内棉花现货和电子盘尽管短期出现超跌现象,而且撮合上远近合约呈现倒挂,但棉花止跌反转的动力并不足,三级棉(现货)有可能继续下跌,逼近12000元/吨,棉纺厂同棉花企业、棉农将在12000元/吨附近展开争夺。纽期则有向55美分/磅靠近的危险,从而不断向国内棉价施压。
从政策的角度看,国家收储新疆棉和给予新疆棉移库补贴以及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上调2%都没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2007/2008年度棉农被推到了相当被动的地位,由于皮棉持续阴跌,棉副产品(主要是棉油和棉粕)也高位滑落,轧花厂只得不停调低收购挂牌价和收购意愿。目前40%衣分率以内籽棉收购价普遍在3.05元/斤以内。近期笔者认为需关注:
——央行15日表示,自9月16日起下调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这是中国人民银行4年来首次决定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此举被业内看作是政府“救市”的信号,利多因素将在随后体现。
——财政部9月11日表示,为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财政今年以来明确了六大政策,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再加上央行前期将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额度上调5%、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表明小企业成为今年接下来几个月“有保有压”信贷政策力保的对象之一,棉纺织企业必将从中受益,但很可能“压”得成份大,“保”的比例小。
——据业内人士透露,针对新疆棉这个“老大难”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并上报国务院再收储50万吨大包棉,除了定向解决新疆棉销售、回收农发行贷款外,试图给新棉价格托底,再加上新棉最低收购保护价,形成“双保险”,保护棉农的利益和植棉积极性。
——今年中报显示,沪深两市80家纺织企业中,有30家“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员工工资下降的企业占纺织企业比重为37.5%,在下半年外围市场环境不会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棉纺厂大多采取了“瘦身、降薪”的策略。
近日纱布价格随棉花调整的趋势显现,且幅度将大于棉花(可能达到500—1000元/吨),棉纺厂处于“夹心层”地位,下游服装厂和外贸公司对欧美出口形势极端不景气,支付的货款又多是承兑汇票为主,有的干脆赊欠,要求现款几乎接不到订单,而上游轧花厂和棉企又多要求现款提货。笔者认为,从当前的天气情况和各地棉纺织企业反馈的形势看,2008/2009年度棉花供应没有多大缺口,仍将以“买方市场”为主,而经营棉花的主体将由棉花流通企业转为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其相对棉纺厂更处于弱势,棉价能否在12000元/吨以上站稳,需要政府在融资渠道和纺织品服装出口上给予足够支持。业内预测,2008年下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速将出现负数(以美元计,以人民币计算自5月份就已呈负值),我国棉纺织企业的真正困难在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据江苏、安徽、河北等地的一些棉花企业反映,农发行第三方监管和仓单质押业务全面铺开,要想贷到款,只能做监管和质押,部分中小棉纺织厂试图通过轧花厂贷到农发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