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9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3600个日夜兼程
——访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治海
本报记者 曾 峰

  熊治海近照

  2008年初春,一场50年不遇的罕见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南方数省,湖北也受了重灾。全省2279万人受灾,2440万亩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春耕生产急切盼望政府和社会的援助,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春耕在即,省委、省政府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资流通这个直接关系今年湖北农业生产的关键领域:今年的农资供应能得到保证吗?在去年下半年以来化肥价格一路猛涨的大势下,农资价格能稳定吗? 

  此时,记者来到武汉采访中国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十年来,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发展变化,正好亲历了湖北农资有限公司在全省倡议发起的 “2008湖北农资行业抗灾支农保供稳价促春耕”活动。在活动启动仪式上,熊治海代表湖北省农资协会、湖北省农资有限公司发出倡议: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做好春耕备肥工作,确保为全省灾后恢复生产和农资市场供应提供保障。仪式结束后,湖北省农资公司即向重灾区捐赠、优惠供应化肥60吨。湖北省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治海说:“我们将在保供稳价、维护农民利益方面,充分发挥农资主力军的作用!”

  今年全国夏粮的丰收也有湖北的一份贡献,事实证明湖北农资有限公司在今天的湖北农资市场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然而回顾10年来湖北农资所走过的历程,只能用艰辛与奋斗、拼搏与重生来概括。在1998年“39号文件”开启的中国农资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阶段,湖北农资并没有抓住关键的发展期,以至于走了几年弯路,市场被挤占,阵地丢失,命运堪忧。

  几年弯路  阵地丢失

  以1998年 “39号文件”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改革进入了崭新的阶段,随后我国化肥市场又对外打开了大门,我国农资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资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化肥市场国际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市场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农资流通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

  在这个时期,由于湖北农资公司被企业内部的改制占去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没有很好的分出发展的主次与缓急,以至于错失了改革初期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机。结果市场萎缩,份额被挤占,四川、上海、烟台、浙江等地农资已经悄然在湖北农资的家门口挂出了农资连锁店的招牌。

  后来在回顾这段历史时,省社领导把湖北农资这段历程比作“走了几年夜路”--方向不明,崎岖难行。黄发礼5年前刚刚从部队转业到公司来的时候,正是夜路走得最艰难的时刻。他回忆说,当时公司人心涣散,不少人对前途几乎没有了信心。“我第一天来报到时,有些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见了外星人!”他说,“后来我理解:他们是奇怪这个时候还有人敢来加盟公司?!”但黄发礼说,我们很多人并不服输,还是坚信湖北农资会重新崛起。正是大家着一股心劲儿,成为了熊治海来到湖北农资公司一把手这个位置上的最大一笔财富。

  5年前,熊治海刚到任时,偌大一个省级公司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已经寥寥无几。

  怎么办?熊治海说:只有咬牙赶,把过去耽误的时间夺回来,把过去丢失的市场夺回来! 

  三年夜路  风雨兼程

  今年5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农资MBA”班毕业典礼上,熊治海对记者详细回顾了这十年来湖北农资改革发展的历史。

  他说,在从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算来,中国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整整十年。这十年是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我们湖北农资公司在这十年中经历了一个思想、经营、体制、机制转变的过程。过去我们和安徽、湖南等省级公司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但后来远远落后了,追根求源就是思想上不对头,没有适时地转变观念。2003年以后我们在思想观念上转变后,狠抓了发展。

  他们先是抓网络建设。抓住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的机遇,大力发展营销网络,目前在全省已建成2039家连锁店,农资销售的总量占到全社会农资总量的40%,销售额占到省社全系统的50%以上。他们还狠抓品牌建设,把过去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又找了回来。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 “湖北农资”在湖北省内已成为响当当的牌子。他们刚刚代理德国“红牛”钾肥时,外包装上都印着“湖北农资”的牌子,是他们对自己代理产品品质和服务的一种自信和公开承诺。后来随着合作的加深和包装的规范,不再印“湖北农资”的牌子了。熊治海说,哪知道新包装一上市就接到群众打来的“举报”电话,说市面上有假冒的德国“红牛”钾肥!还有经销商反映,农民不见了“湖北农资”这四个字就要退货。虽说添了不少解释的麻烦,但湖北农资人心里都甜丝丝的--这几年的辛苦工作和服务没有白费!

  熊治海说,过去我们的分公司经理找下面的经销商谈生意,他们总是找理由回避,现在都主动要求向“湖北农资”靠拢,我们在搞湖北农资连锁店验收时还发现了冒牌的湖北农资连锁店。过去找银行贷款搞抵押,现在是授信,而且主动上门服务。他说,这个变化正是公司上下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呀!

  熊治海介绍:今年春节后,湖北几家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主动上门要与他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经与中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签了每年20万吨的联储联销协议,并把湖北区域全部交给“湖北农资”来做,与生产企业的深层次合作说明湖北农资已经改变以前的形象和地位。

  省社领导对湖北农资的变化看在眼里,他们总结说,后来他们的努力可以用“赶了几年夜路”来形容,其中的甘苦只有亲历的人才最能体会。

  正是这追赶改变了湖北农资的面貌。也改变了他们的内心。熊治海说,经过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的市场磨练,全公司上下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养成的种种精神“顽疾”一扫而空。过去习惯于“等、靠、要”,习惯于“吃大锅饭”,经营不善时大家不是想着去改变,而是去比看谁亏得多。现在大锅饭没了,压力变了;股份制改造,身份变了,大家的思想也就改变了,养成了“以业绩论英雄”的新观念,脑子里想的是如何发展;同时在企业内部也形成了有序竞争的观念,在此观念引下能者上庸者下也广为接受。目前他们的八个控股公司在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转变,这些都表明他们思想观念变了。

  在分析这种转变的根源时,熊治海认为,是以改革精神为核心的“39号文件”打破了过去旧体制下农资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垄断消失了,农资流通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各省级公司完成了市场化进程、企业化转变。与之相伴的农资流通企业的思想认识也就发生了巨大的、根本的改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农资流通企业的市场意识增强了,竞争意识增强了,服务意识增强了,整体上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到了以服务为中心。

  在今年春天的“抗灾支农保供稳价促春耕”活动中记者看到,湖北农资的12辆货车满载着农民春耕急需的化肥60吨,碾着灾害余下的积雪来到潜江受灾最严重的潜河村、茭芭村、佘口村,除每吨优惠100元供应外,还向这3个村子每村30家受灾特困户每家免费送一袋尿素和一袋复合肥,鼓励他们生产自救、加紧春耕。

  无尽大道正朝天

  经过近5年来的改革与奋斗,湖北农资已经彻底改变了曾经让人担忧的命运,步入了积蓄力量迎接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2007年,在国内化肥市场走势极端反常、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经营决策难度增加的情况下,湖北农资有限公司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拓市场、扩规模、树品牌”为重点,以“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营结构和创新经营方式”为突破口,顺应时势,沉着应对;科学决策,加强指导;强化管理,规范运行;在开拓经营、落实储备、构建网络、测土配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网络建设和内部管理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不仅超额完成了省社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而且在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是经营规模突破10亿元,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总额10.32亿元,同比增加3.79亿元;二是公司效益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综合经济效益在4000万元以上,大多数业务经营单位都超额完成了公司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三是富来地复合肥厂无论是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均实现历史性突破,产销两旺,生产和销售都达到5万吨以上,利润260万元;四是工业原料销售实现历史性突破,销售近亿元,利润过百万;五是钾肥和复合肥经营实现历史性突破,钾肥经营规模达到10万吨以上,复合肥经营规模翻了一番。

  在谈到这些突破时,熊治海充满了对过去的感喟和未来的信心。他说,与这些业务上的突破相呼应的是,公司上下、内外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的“明显转变”:经营规模明显扩大,经营结构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网络建设明显加快,营销能力明显提升,团队凝聚力明显增强,企业形象明显改变,外部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公司的销售规模将突破16亿元。

  2007年,湖北农资人取得了令人欣慰和自豪的成绩,实现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丰收:相继获得了“中国农资行业最具价值品牌”、“全国20家农资流通诚信建设示范企业”、“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等荣誉;被人事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先进集体 ”,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创建精神文明行业先进单位”,2008年4月又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文明服务示范单位”。

  虽然湖北农资公司在10年的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熊治海很清醒。他说,公司目前还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而且公司销售能力不强、创效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市场开拓力度不大、结营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等等。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和新机遇,公司上下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克难奋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稳健经营”的方针,按照“又好又快”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用新思路推动今后的改革。

  熊治海说,今后我们的一大目标是建立湖北省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以保障长期稳定供给为目标,以提高农资科技系列化服务水平为核心,加快实现由比较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价格、质量和技术服务转变,让农民及时买到质优价廉、适用对路的农资商品;逐步实现由供求平衡,向建立长期稳定的供给服务机制转变,让农民放心,让政府满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必须建设一个平台,夯实两大基础,强化三大功能,实现三大目标。也就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把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作为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发展平台,以整合提升农资销售和技术服务水平为基础,努力强化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科技兴农三大服务功能,实现宏观调控有主力军,保障供应有主渠道,科技服务有主要载体的工作目标。他们还将加快培育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增强市场调控能力;构建跨区域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保障市场供给;以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为平台,提升农业科技系列化服务水平。

  熊治海坚信:天道酬勤。他说,只要公司上下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聚精会神搞经营,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他说:农资流通改革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未来农资流通企业的改革方向就是彻底的市场化,使它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更好地服务于三农。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未来改革的动力。未来农资流通企业的改革将会朝着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企业整合的力度和范围将更大,我们有信心谱写下一个十年的辉煌!

  我们也坚信:“湖北农资”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