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乡农村合作银行在原西乡县农村信用联社基础上于2005年3月6日改制创立,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于同年8月16日正式对外挂牌营业,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第一家创立的农村合作银行。全行现辖8个支行,1个合行营业部,40个分理处,目前该行共有员工359人。改革开放30年来,西乡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三年来,西乡农村合作银行的业务经营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西乡农村合作银行改制不改支农方向,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支持“三农”力度,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该行支持“三农”过程中,为端正经营方向,解决一部分信贷人员在农贷发放上“惜贷、惧贷”的错误思想,坚持实行了农业贷款投量责任制考核措施,其具体做法是:每季度初,合行总部根据各支行所在地发展主导产业对贷款有效需求等状况,确定和下达各基层支行贷款投放任务,并在下季度初进行考核兑现。凡在此期间内未完成合行总部下达贷款发放任务的,按未完成投放额的一定比例处罚支行,支行考核小组再考核到每个分理处和信贷人员;凡工作扎实、调查深入,超额完成季度贷款投放任务的单位和信贷人员也按同样比例给予奖励。
同时,该行还教育员工一定要珍惜和爱护农户小额贷款这一品牌业务,下功夫把这一品牌业务做强做好,合行总部对各支行的农户贷款面按2%的增长幅度进行了考核。对于农户信用等级被评定为“优秀”的农业生产小额贷款额度在3万元以内、“较好”等级的额度在2万元以内、“一般”等级的额度在1万元以内的由信贷员直接掌握发放,免除担保抵押手续;对于农户用于发展种、养、加工等主导产业的较大额度贷款,根据其不同的资信等级,采取“一次核定限额,分期发放”的办法;对于有价单证质押贷款,无论额度大小,在确认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无需报批,随到随办;对于“三农”贷款需求,从贷户申请之日起,淡季5天、旺季3天之内信贷人员必须对贷与不贷作出明确答复,做到不误农时;对发现无理拖延、推迟贷款时间和刁难农户的信贷人员,除在全县范围通报批评外,还要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消除了员工嫌农贷额小、户多、分散、怕麻烦的错误思想,使信贷人员变过去的“坐等客户上门”为深入农户“找米下锅”,基本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截止到2008年8月,西乡合行贷款总额121306万元中,农业贷款余额达102449万元,占比84.5%,其存量占全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93.7%,三年来净投放贷款63133万元中,农业贷款净投放达51712 万元,其增量占三年中贷款净投放总额的81.9%,占全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净投放总额的96.8%;累计投放各项贷款22.77亿元,其中累计发放“三农”贷款18.1亿元,占累计投放总额的79.5%。
西乡县是中国著名的“茶乡”之一,绿茶是全国的名优产品。为了充分发挥西乡的茶叶资源优势,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西乡农村合作银行紧紧抓住这个龙头产业不放松,持之以恒地给予了大力支持。该行成立三年来,累计发放茶叶生产、加工贷款17682万元,使全县茶叶年产量达4005 吨,实现产值收入1.68亿元,使茶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5.33%。
为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建立生猪大县”的发展战略,西乡合行及时制定措施,调整贷款投向,大力扶持生猪产业发展。三年中累计向农户发放养猪贷款19105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养猪专业户和养猪示范基地的资金困难。通过该行的大力支持,使西乡县目前的生猪饲养量达84.3万头,其中出栏48.2万头,存栏36.1万头,产值达3.78亿元, 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4.49%,全县养猪产业已初具规模,已使该产业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支持劳务输出也是该行支持“三农”的重要内容。西乡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山区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每年有7万多人外出务工,农民50%的收入来自于打工。为支持好这支产业大军,帮助农民朋友尽快脱贫致富,每年初该行向全体员工发出了“进百家门,交百家友,支持一百个打工仔”的倡议,要求山区支行的每个信贷员联系100个外出务工人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费、路费贷款,并利用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召开领工头、包工头、致富“能人”联谊会,倾听他们对信贷服务工作的要求与建议,帮助其及时解决承包工程等暂时性资金困难,消除其后顾之忧。三年来累计发放劳务贷款8860余万元,每年平均支持6.8万个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工汇回的劳务收入成为该行资金组织的主渠道,从而也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农民增收、银行增效、政府满意”的“三赢”格局,自2002年起该行连续6年被西乡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