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刚迈进这间在小巷之中的读书吧,就被书吧静谧优雅的氛围萦绕着。年轻、知性的女店主静静地坐在吧台里,专注地读着手中的书。见有来客,便微微起身点头致意。书屋不大,不过四十多平方米,由于收拾得整齐洁净,却也显得清新宽阔。这间书吧是阁楼式的,沿书吧尽头一处拐弯的楼梯直上,便是饶有情趣的书吧茶座。倘若兴致来了,不妨喝上一杯清茶,淡淡的、幽幽的茶香弥散在书吧每一个角落。
闲暇的日子里,静坐于书吧,佳茗清醇,香远溢清,茶池盏畔,幽若山林。捧书一本,看茶烟聚散,见茶汤嫩绿,走入书中那悠长悠长的雨巷,那丁香般的姑娘,一路的惆怅、哀愁和幽怨,慢慢地,慢慢地淡入雨中;恍惚中,我看到鲁迅先生一脸严肃剖析国民性、梁实秋先生一脸坏笑讲怎么把臭火腿挂在门外看人“捡”去;有时我跟着但丁下地狱上天堂,感受着《神曲》历久不衰的魅力;不多久我又跑到中世纪的巴黎广场上,追想着丑陋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的故事……读书恰如登山,登阶而上,视野越来越开阔,岂不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过去看书,枯燥无味,现在所见,不仅书中有画,字中有情,还蕴涵着人生百态。茶也一样,小啜一口,微苦,细细品味,口齿甘香。
我不喜欢太浓的茶,总觉得茶的原味会减少,我喜欢品味生活的真实和平淡,感受生命的原色。看累了,想累了,细品清茶,思绪飘荡在绿海里,心中升腾起一种无可言明的感动。于是,我就不断地告诫自己要如茶的品质般生活:要像茶那样,清廉纯洁,脱俗高雅;要像茶那样,清心寡欲,不卑不亢;要像茶那样,繁华落尽,宠辱皆忘。
书让我领略到了历史、社会、人生的厚重感,茶清新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余华的《活着》让我看到人在历史变迁中,命如蝼蚁。人生真实可触又如大梦一场,偶然的东西太多,宿命的因由太少。福贵妻死,子女死,孙女死,只剩下一条也叫福贵的老牛,而他依然乐观快乐地活着。人的忍受力是无限的,对希望的期待也是无限的。里尔克说,挺住就是一切。人的生命在极端的状态下,在灾难一次又一次冲击下,表现出极大的张力和韧性,这又怎么不让我们为生命之伟大而深深地感动?
书吧品茶,茶香书香让灵魂在这里栖息,让浮躁的心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