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60台国产大型采棉机浩浩荡荡驶出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奔赴采棉区。
据悉,新疆皮棉总产占全国的1/3,其总产、单产、商品出口率、调出量、人均占有量等均名列全国第一。近几年,每到采摘季节,数十万外省拾花工进入新疆采摘棉花,从而形成下半年度西部最大的季节性劳动力转移潮,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为此支付的人工费就高达12亿元人民币,致使植棉成本大幅度提升。此外,人工拾花劳动强度大、采摘周期长等诸多因素呼唤引进、推广机采棉技术。
12年前,兵团从国外进口采棉机,因地制宜地摸索、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机采棉技术体系,尤其是设备改造和脱叶剂的用量等机械采棉技术已非常成熟,在处理残膜技术上也有独特的创新。
据专家介绍,一台采棉机日采收籽棉相当于600个人工的劳动量。
据兵团农业局副局长刘庆发介绍,兵团逐年扩大机采棉收获面积,引进近300台采棉机。到“十一五”末机采棉面积要达到500万亩——国外采棉机得以“长驱直入”。棉农希望能早日用上具有良好性价比的优质国产采棉机。
据农八师师长、石河子市市长余继志介绍,2005年,农八师石河子市与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总公司合作建立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成功研制出“平水牌”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实现了批量生产。目前,农八师已有60万亩棉花从播种到采摘,实现了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彻底改变了过去人工加机械作业的流程。机采棉的使用,让农户每年只能承包30亩地的棉花定额增加到200亩,劳动生产率提高5倍,承包经营户的年收入提高3倍多。
据专家介绍,机采棉不仅在国内有市场,而且还能以同质同价参与国际竞争。实测数据表明:机采棉的质量与人工手摘棉花没有明显差异。经过清理加工,机采棉综合质量指标达到现行棉花等级的2级以上。
据农八师147团团长冯邵斌介绍,这种自主研发的国产采棉机性能指标与进口采棉机相当,但价格却是进口采棉机的一半,每亩可降低采摘成本300多元人民币,很受农户青睐。
刘庆发说,从兵团棉花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只有实现机械化,新疆的棉花成本才能降低,新疆棉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才能逐渐加强,才能与美国棉花、澳大利亚棉花竞争。兵团争取用5到10年的时间,实现80%的棉花面积机械化采摘。随着国产采棉机的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可大大缓解采棉工不足的矛盾,新疆地方和兵团棉花采摘有望从手工采摘向机械化采摘过渡。
(姜 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