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9—10日,相关考察团在山东省就当地棉花生长情况和涉棉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据了解,今年山东地区的棉花产量与去年基本接近,而棉花需求总体不旺。
棉花总产或与去年持平
目前山东地区棉花长势较好,生产形势比较乐观。今春以来,山东省没有出现大的涝、雹等自然灾害,尽管今年雨水较多,但没有形成长时间的连阴天气,特别是8月份后气温较高,对棉花生长、吐絮非常有利。另外,今年该省棉花病虫害也比较弱,虽然早期出现了比较普遍的盲椿蟓,后期出现了一种白色小害虫灾害,但都没对棉花生长造成大的影响。据山东省鲁棉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年度山东省总植棉面积1420万亩,较去年增加10万亩,预计可产皮棉100万吨,与去年的100.1万吨基本持平。
当前,山东省存在着棉农和采购企业在棉价预期上“脱钩”的问题。以全国重点产棉区和优质棉基地德州市为例,据该市棉花协会调查,今年该地区棉农种棉成本较去年每亩增加120元左右,棉农对今年新棉收购价格期望值较高,在3.3元/斤左右。若按目前3级棉销售价13100元/吨、棉籽1.4元/斤、衣分率38%进行倒推,除去收购加工费用、税费及合理利润,3级籽棉开秤收购价格应在3.1元/斤以下。
在德州和菏泽两地近日已有少数企业零星开秤收购,3级籽棉收购价在3.00—3.10元/斤;衣分率37%—38%,比去年低1%—2%;水分率13%左右,比去年高2%;棉籽价格1.38—1.40元/斤,约比去年高38%。若随收随加工随销,每吨有200—300元的利润。但由于种植成本提高,多数棉农对此价格并不认可,惜售心理较重,目前企业收购量很小。有现货市场人士认为,整个9月份可能都只会零星收购,预计10月份后才会进入收购旺季。而对于棉农和采购商心理预期脱节的问题,有市场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相关企业对棉农的调查显示,当时棉农预期售价达到每斤3.6元左右,现在降到每斤3.3元就是一种改变,估计后期还会下调。
棉纺企业采购慎之又慎
与棉农惜售相对应的是,目前山东省涉棉企业的采购也是慎之又慎。在与现货企业座谈期间,大家总能听到相关企业在尽量压低库存,一些中小企业更是“随用随买”。山东省纺织业发达,全省年用棉量近几年保持在40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3,居第一位,产棉量占全国的1/7,青岛口岸进口棉数量也位于全国各口岸之首。今年6月份后国内皮棉价格大幅下滑,部分存棉企业每吨亏损千余元。对于目前的零星收购,山东省多数棉花企业心里没底,不知市场价格能否稳住,对今年的新棉收购持观望态度,并不急于开秤。多位现货人士表示,棉花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期,受资金所限,抢购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有众多中小企业面临关、停、并、转,但山东省内依靠高层次竞争、稳健经营的大型加工和纺织企业依然生存了下来,并提高了市场份额。考察团接触到的当地大型涉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郑商所的棉花期货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获得了稳定利润。因此,市场人士预计,在棉花产业进行“洗牌”时,尽管对棉花市场需求和采购方式会有一定影响,但总体上棉花消费量“既不会大幅增长,也不会大幅滑落”。
总体来看,今年山东省棉花产量预计与去年大体相近,虽然农民惜售心理较强,但面对收购意愿不强的棉花企业,其售棉价格估计后期有可能调低。
(梁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