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石景山区老古城的刘先生明显感觉到,今年北京的天变得更蓝了。他告诉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让大家充分体会到,绿色奥运给北京市民带来的宝贵财富。他特意提出,为了奥运会,他家附近的首都钢铁集团为奥运会做出了贡献。
已经落幕的奥运会与正在举行的残奥会,让北京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作为首都的特大型企业——首都钢铁集团,采取了诸多压产、限产的措施。在这样的氛围中,首都钢钢集团安全生产部门的工作是不是更容易开展?面对即将全面恢复生产的现状,首钢安全生产处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保障生产的安全运行?5月9日,本报记者走进首都钢铁集团进行采访。
首钢安全生产处的处长陈克欣向记者介绍,从7月1日到10月8日,全公司正在深入开展“迎奥运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为实现“零隐患、零违章、零事故”的目标而努力。截止到目前,全公司没有出现一起工伤事故。
压产对安全生产提更高要求
对于压产、限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更易于开展的说法,首钢安全生产处叶凯表示并不赞同这种看法。他解释说,2007年底之前,压缩北京400万吨钢产量,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生产平衡,而且由于每个季度停产的设备不同,情况复杂,对设备安全运行、检修、工艺衔接、人员操作等都是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奥运期间北京地区要做到一座高炉生产不停风,对安全生产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首钢周密制定了安全压产方案和应急预案,各单位科学合理地组织好经营生产各个环节的平衡和衔接,周密安排动电管路的切、改、断和大型设备的拆除迁移工作。
在切实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组织对首钢范围内奥运核心区、外围保障区及要害单位的重点监控设备全面进行检查、检测,共对120台次锅炉、461台压力容器、49千米压力管道、326台电梯、761台起重机械、498台厂内机动车进行了检验,并请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对氧气厂等单位的部分压力容器进行了在线安全状况评估或检测。
首钢还组织对北京地区属于重大危险源的3座煤气柜本体及站区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切实加强巡检,及时排查整改各类隐患。2008年投资212万元对动力厂二加压站1#柜、三加压站气柜进行设备强化,处理了腐蚀等缺陷,保证了气柜安全运行。为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作业场所和储存场所的24小时监控,首钢完成了危险化学品图像信息系统建设,并通过了验收。对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冷轧镀锌薄板厂,首钢安排该厂在奥运期间停产,其液氨储罐做排空处理。
此外,首钢还通过 “百日督查专项活动”回头看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重大危险源、特种设备、煤气管网及涉奥周边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控,做到了责任落实,措施到位,确保各项安全。
恢复生产 安全为先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远远看到首钢集团厂区的烟囱里,冒出了经过环保处理的白烟。就此,陈克欣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公司停止了四号高炉、二号高炉等多处生产;为最大限度减少奥运会期间污染物排放,第三季度采取非常措施,又暂停了一座高炉和两台烧结机生产,只保留一座高炉,两台烧结机和二炼钢厂部分转炉生产,月产量仅相当于原有产能的27%。
陈克欣表示,当前为了抓好生产部分恢复的各项工作,首钢正在全面开展“十一”前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检修参加单位多、人员多,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立体交叉作业多,工艺复杂,适逢高温雨季,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难度的情况下,总公司要求,在特殊时期必须按照特殊要求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首先强化责任制。首钢各单位,明确安全工作的好坏是判定检修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检修中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达不到安全要求,绝不施工。参加检修各单位由行政一把手签订“检修安全承诺书”;参战人员签订“个人安全保证书”。各单位每班设置专职安全员;每个单位都明确一名领导专职负责检修安全工作。
其次加强安全教育。首钢要求必须对参加检修人员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该公司安全处、保卫处负责编写教材,组织教育、培训和考试工作,考试合格取得安全入场证后,方可进入现场施工。目前,全公司已完成6000余人的培训教育,提高了参加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
再次要进一步强化不间断的现场检查、监护工作,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首钢坚持日常检查与联合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单位自检与安全组检查相结合;日查与夜查相结合,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处理并对责任单位严格处罚。到目前,对总公司发现的34项问题,均责成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并落实考核、处罚10.5万元,有效地保证了检修的安全顺利推进。
记者在该公司的《三季度安全检修安全规定》中还看到,对于安全检查组、各业主单位、参检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各业主和施工单位在检修、恢复生产前要切实加强联系协作,严格落实联系确认制度,杜绝因联系、确认有误而导致各类事故发生;
叶凯表示,通过安全检修,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首钢要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达到确保系统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实现安全恢复生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