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9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煤矿事故频发 催生三大通知

本报记者 李彩琴

  9月8日,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急发《关于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紧急通知》。这个通知正是在近一段时期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频发的情况下发布的。因为,从8月份以来,我国就连续发生7起重大事故,尤其是9月4日至7日,连续发生4起重大事故。 

  8月1日,河南省平煤集团平禹煤电公司四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23人。该矿12190机巷掘进工作面由于抽放时间短,防突措施不到位,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8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柏家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6人。该矿属低瓦斯矿井,301采煤工作面因通风系统不合理,未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对拉工作面风量,致使工作面风流不稳、风量不足,工人违章放炮引起瓦斯爆炸。 

  8月18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尚岗煤矿发生火灾事故,死亡10人。该矿在井下靠近煤层自然发火区域违章组织施工通风立眼,巷道顶板跨落,造成火区有毒有害气体溢出,导致矿工中毒死亡,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 

  9月4日,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河西镇第八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7人。事故工作面以掘代采,无风微风作业,未对采空区进行及时密闭,造成瓦斯积聚,监控系统传感器数量不足,没有执行“一炮三检”制度,违章放炮引起瓦斯爆炸。 

  9月5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金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18人。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由于采掘失调、瓦斯抽采不达标,防突措施不落实,导致煤与瓦斯突出。 

  9月5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新华煤矿发生事故,截止到9日24时,已找到11名遇难者遗体,还有2人失踪。该矿为乡镇煤矿,处在停产整顿期间,擅自下井作业,事故后矿方瞒报。 

  9月7日,河南省鹤煤集团禹州仁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24人被困井下。截至9月8日上午,已有7人生还,1人死亡,仍有16人被困。该矿正在技改之中,在掘进过程中导通本矿老空水。 

  安监总局称,这些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瓦斯治理有差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安全基础管理薄弱,“三违”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地区和煤矿蓄意瞒报事故,性质恶劣,影响极坏。

  为煤矿安全紧急下药

  为此,国家安监总局和煤监局紧急发通知,要求各部门和各煤矿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坚决防止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情绪。加大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突出抓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 ,制定出台实施细则,研究确定试点单位,强力推进瓦斯治理工作体系100个示范矿井和100个示范县建设。继续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 ,严格恢复生产煤矿的安全验收 。同时,监管部门还要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监察。

  近日,国家安监总局的网站上一下子贴出来很多通知,其中有关煤矿安全的就三条,分别涉及火工品、粉尘防治和水害防治。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火工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时间:2008年9月5日

  主要内容:煤矿企业要明确机构,充实人员,完善火工品贮存、运输设施。按照公安机关审批的数量和品种购买合法、合格的火工品,严禁购买和使用非法、不合格火工品。炸药的安全等级必须与煤矿的瓦斯等级相对应,严禁使用非煤矿许用炸药。煤矿井下炸药库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井下炸药库的最大贮存量不得超过矿井3天的炸药需要量和10天的雷管需要量,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开贮存。井下爆破工作必须由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的专职放炮员担任,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关于加强煤尘防治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

  时间:2008年9月5日

  主要内容:建立煤尘防治机构,完善管理规章制度,配备专职人员。 煤矿企业建立健全矿井防尘供水系统。强化煤尘源头控制工作。强化捕尘、除尘工作。严格控制煤尘爆炸的火源。抓好隔爆措施的落实。定期开展测尘工作。坚持使用个体防护用品。重视煤炭洗选系统煤尘防治工作。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

  时间:2008年9月5日

  主要内容: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加强煤矿防治水基础工作,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开展防治水工作。加大重大水患排查治理力度,落实防治水措施。强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和教育,建立完善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加大水害防治的监管监察力度。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