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佳档案
邹平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
网点数量:600个
注册资金:1000万元
年销售量:7万吨
年销售额:1.5亿元
主要经营品牌:三环、嘉吉、陕复、六国、云峰、施可丰等
推荐单位: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公司连续十年销售稳居县级农资公司之首。”——李新如如是说。这句话不是随便哪个农资公司经理就敢说口的,但李新如恰恰就有这种自信,当记者再次验证这位县级农资公司经理的话时,几个数字证明了他的自信并不盲目。在2004年中国化肥国际贸易公司公布的当年上半年农资企业销售收入大排名中,邹平县农资有限公司以4603万元的销售总额位居全国榜首,而2007年,他们的销售额则为1.8亿元人民币。
在数字面前,不得不承认李新如在做农资经营方面是个高手,伴随着稳健的步伐,一个县级农资公司能做到如此规模的确是个奇迹,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他低调的言行。在众多“百佳农资经销商”的介绍中,有很多商家都把自己获得的奖章、奖状一一列举,有的“公司介绍”甚至超过十几页,而他的介绍没有电子文本,而是在企业介绍一栏中用钢笔规矩地写出几行字。最为突出的是“先忧后乐、创新超越”的字样。
2003年,邹平农资的员工才10名,流动资金只有几百万,可到了2007年,这短短的四年期间,公司已发展成现有职工36人,注册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800万元,流动资金3000多万元,建有占地15000平方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在邹平、长山、小营三地拥有仓储设施6000余平方米,配送专用车30辆,一次性存储和配送农用物资能力分别达15000吨和150吨。这一切成绩仅仅定格在2007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李新如把公司发展到简介上描述的规模,所用的时间还不到4年。4年,改变了一个企业的经营规模在很多人看来很正常,但是在农资行业中,能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李新如在肥料市场竞争激烈的山东发展如此之快?在与他的接触中,我们注意到了两个老生常谈的元素:一个是产品质量,另一个就是网络建设。之所以说这个两个元素老生常谈,是因为质量和网络是任何一个农资公司发展的根本,每个公司都在宣传“质量求生存,网络求发展”的口号,但真正做起来又是何等艰难?
很多人说:商人的目的就是赚钱,农资经销商也不例外,但想要寻求长久的发展就要坚定不移的用质量来做铺路石。特别是在利益纵横的今天,商家能够毅力不倒地讲求质量,并能够严格履行,没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难做到的。
李新如回忆起当时和六国化工合作的初期,也就是2001年,当时的他并不想与国内的磷铵厂家合作,因为当时的山东化肥市场都以进口肥为主,人们只相信“只有进口肥才是好化肥”,国产化肥基本在山东境内没市场,并且邹平县属于沿海地区,他的选择是沿海地区农资经销商正常的选择。“当时山东农资市场一方面是国外的肥料多,另一方面假肥也占据了很大的市场。”针对当时国产肥难进山东市场的问题,山东农资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说,“尤其是假肥的横行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翻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即使到了2004年假肥的问题在山东农资市场仍然存在。2004年8月,山东工商部门在济宁、泰安、德州、临沂、滨州和菏泽等六市,针对农资市场化肥质量进行了一次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合格率仅为58%,四成多的化肥严重不合格。然而李新如所销售的化肥都是优质产品。也正是如此,六国化工才找到李新如,“我们看中李总的关键就是他从不卖假冒伪劣的产品,当时我们领导对我说,即使这个市场不做也不能随意找一个经销商”,六国化工区域经理这样评价李新如。
等待合作一直到了2003年。2003年,随着国产化肥市场行情的好转,山东对国产肥的需求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当六国的销售人员再次给李新如打电话的时候,他们愉快的走到了一起。事实上,国产化肥在山东市场趋于好转并不仅仅是李新如选择六国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主要是看中了他们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能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况且驻点直销的仓库前移也直接解决了货源问题,还有网络建设也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李新如自己也很坦诚的说,这一切与他们的网络建设和杜绝假冒伪劣有很大关系,“主要是网络建设,”六国的驻点直销给了他们相当大的启发,“这一点毋庸置疑”。“在网络建设方面,公司目前县内外合作经营网点已达760多个,其中县内连锁配送网点315个(包括挂牌连锁店110个),形成了上连大型厂商、下连基层网点、统一配送经营的农资供应新体系。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李新如说。
在这样一个许多农资公司难以为继的市场竞争激烈环境下,骨干网络的快速形成和对优质产品的坚持,成就了今天的邹平农资公司。而邹平农资公司蓬勃发展的事实,对驻点直销的认可,也始终贯穿在李新如对记者提问的回答中。“这些网络让我们在这个市场上的根基更为稳固。”李新如说。
很显然,在李新如的心中将质量与网络看的无比重要,但在这些元素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难得的精神,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