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虫是鞘翅目叩头甲科幼虫的总称,俗称姜虫子、铁丝虫等,成虫俗称叩头虫,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减少、剧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等原因,使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地下害虫的种群构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部分麦田金针虫危害普遍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少的疏松沙质土壤发生较重。小麦、玉米受其危害,轻则缺苗断垄,重者绝产改种。因此需要研究其相应的防治对策。
发生危害特点: 麦田危害期延长,危害程度加重。在小麦全生育期内,秋苗期为害最轻,死苗率多在3%以下,翌年春从返青起身至拔节期则是严重危害时期,此期该虫蛀食分蘖节和嫩茎,造成大量死苗(呈枯心苗)。金针虫危害麦茬夏玉米的严重程度为过去所少见,套种比直播的受害重,播种越早,受害越重。幼虫除为害胚根、地下茎外,还蛀食吸水膨胀的种子,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1) 合理轮作。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调整茬口可减轻沟金针虫的危害。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防治沟金针虫等喜食禾本科作物的地下害虫,可实行禾本科与双子叶作物轮作。(2)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减轻沟金针虫的为害程度。(3)科学施肥。未腐熟的粪肥是最易引诱沟金针虫产卵繁殖的好场所。因此施用粪肥时,一是不能施用未腐熟的生粪,猪粪、厩肥等农家肥必须腐熟后方可施入田间,施入后要覆土,不能暴露在土表;二是碳酸氢氨、腐植酸氨、氨化过磷酸钙等化学肥料也要深施入土中,既能提高肥效,又能因腐蚀、熏蒸起到一定杀伤沟金针虫的作用。
2、药剂防治:(1)药剂拌种。麦种:①50%辛硫磷乳油100~130毫升,加水5~7千克拌麦种,可有效防治沟金针虫、蝼蛄和蛴螬等地下害虫,成本低,但残效期短。②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毫升,加水5~6千克拌小麦种,拌种时先将药加水稀释,然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于种子上,边喷药边翻动种子(切不可一次将药水倾浇于种子上,以免发生药害),待药液被种子全部吸收,摊开晾干即可。玉米种:在夏玉米播种时,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分别按种子量的0.2%和0.1%拌种,保苗率达85%以上。(2)毒土防治。在小麦返青期,每667平方米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用2.5%敌百虫粉1.5~2千克),混干细土50千克,配成毒土,在麦垄旁开沟均匀施入,或顺垄撒施,然后浇水锄划,可有效防治沟金针虫,保苗率均在80%以上。(3)浇灌药水。春天小麦返青后,当沟金针虫活动猖獗时,如发现断苗或幼虫入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隔8~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在沟金针虫发生密度高的地块,可每667平方米用20%速灭杀丁乳油4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灌根,灌根的工具采用去掉喷头的喷雾器,顺着麦垄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