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扎根农村”,就是牢固树立“信合支农”的理念,坚持以农为本,固本支农,真正“沉下去”,了解农民想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想其所想,帮其所盼,千方百计破解农民“贷款难”这一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农村信用联社主要将北田、东阳、长凝、什贴四家信用社和庄子、东赵两家信用分社划为了农业型经营机构,在服务三农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推进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为重点,以全面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手段,不断加大了对辖内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从思想上引导,教育广大员工牢固树立了“信用社生在农村、根子在农村,支持‘三农’是信用社天职”的经营理念,并要求全体信贷人员努力做到了“三个清楚”,即清楚辖区产业现状、产业特点和发展重点;清楚每个农户的个人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和历史信用记录;清楚辖内农户对于生产贷款、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的信贷需求状况。
从制度上保障,先后制定出台了《“金田野”农户农机具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和《“安贷宝”文明信用户贷款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规定农业型信用社必须优先满足“三农”信贷资金需求,当年农贷净增额要占到各项新增贷款的70%以上,否则,不得发放其它各类贷款。
在政策上倾斜,按照联社费用管理办法规定的“以收定支、厉行节约、包干使用”的原则,在各项费用的开支上对农村型信用社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贴,“三农”资金缺口由联社及时进行了调剂。
在贷款方式上改进。他们以推进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为契机,借助各村支委、村委会力量,深入开展了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创建活动,从贷款流程和差别利率两个方面给予了不同程度的优惠。该联社评定的首家省级信用村北田镇张胡村,在该联社的鼎力支持下,全村共评定信用户220户,占到农户总数268户的82%以上,共帮助农户修建蔬菜大棚150余套,种植果树908亩,顺利实现了“户均一套棚,人均一亩果”的发展目标,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6486元,并先后被确定为山西农大农科教试验示范基地、全区首批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
在手续上简化。对信用户授信后核发贷款证,只签订一次贷款合同,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在额度和期限内可凭贷款证随用随借、随有随还。最高额保证担保贷款也可在一个合同项下分笔出贷。东赵乡石羊坂村在该联社东赵分社一如既往地大力扶持下,三年来新建“双水源四位一体”温室蔬菜大棚61套,并全部配备了节能沼气池和自动卷帘机,2007年该村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比2005年翻了近5倍,同时,村里还通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村民们还安上了电话、装上了宽带,村委会也盖起了办公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