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信合助学光荣榜


  “金秋助学”捐助特困职工子女

  九月三日,河南省安阳县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了“金秋助学”捐助仪式,对张涛、李朝阳、郑佳男等三名特困职工子女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该联社工会主席聂喜旺同志代表联社现场发放了助学金。田永峰  摄


临泉:发放“圆梦”助学贷款

  本报讯  8月26日,安徽省临泉县姜寨信用社为赵明睿和赵素丽兄妹二人发放了两笔分别为4000元、3000元的贷款解决了赵氏兄弟的燃眉之急,根据贷款合约姜寨信用社将在五年内共为兄妹二人提供合计2.9万元的资金支持二人完成学业。赵氏兄妹家住姜寨镇许桥行政村赵庄,妹妹赵素丽今年刚被蚌埠医学院录取、哥哥赵明睿在安徽科技工程学院就读,另有一位正上高中的残疾弟弟常年需要父母照顾,父母二人常年种地,打工都不足以支付兄妹二人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信用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派信贷员了解、核实,兄妹二人把材料准备齐全后,当天就把学费打入学校账号,圆了兄妹二人渴望多年的大学梦。

  为积极响应国家助学贷款,做好安徽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临泉县农村信用联社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及时印发了“圆梦”助学贷款操作实施办法,各社根据此操作实施办法积极行动起来。为做好助学贷款工作,临泉县联社高度重视,注重做好以下环节确保此项工作稳妥开展:

  要求各社高度重视,熟悉掌握助学贷款政策,规范操作流程,做好对高校学生家庭的政策正面宣传工作。

  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此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方面的疑难解惑。

  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信贷员都要及时对贫困学生进行调查。对确实需要助学贷款且材料齐全的贫困学生,应当立即予以办理。(熊吉利  张旭光)


费县:助1211名学子圆大学梦

  本报讯  眼看入学日期一天天逼近,家住山东省费县汪沟镇许家寨村、现就读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许庆花正在为学费一筹莫展的时候,山东省费县汪沟信用社客户经理及时地为她办理了4700元的助学贷款,使其顺利地入学。许庆花激动地对汪沟信用社工作人员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信用社帮助了我,我将继续刻苦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回报社会。”

  许庆花家是全镇三个特困户之一。父亲年迈体弱,仅靠种地和偶尔打工来维持生计。母亲幼时由于一场意外事故失去了语言能力,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哥哥刚刚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四年的学费全是借来的。而她每年需要近五千元的学费和住宿费,对于这个年收入仅几千元的家庭来说,每年五千元的学费无异于天文数字,甚至面临辍学,是助学贷款帮她走出了失学的困境。

  在费县像许庆花这样的贫困学生还有不少。为了支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让每一个上大学的贫困学子失学,费县农村信用联社组织客户经理调查了解生源地大学生录取情况,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家庭困难程度,学生上学所需费用和需要助学贷款额度,为学生助学贷款开通了助学贷款“绿色通道”,为寒门学子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带来了希望。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辖内特困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保学生按时到校报到,客户经理主动深入农村特困家庭中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认真讲解信用社助学贷款的条件和规定。凭村委会证明及学校证明,到所在地的信用社申请助学贷款。对申请贷款的学生,信用社加快审批速度,及时发放助学贷款,确保应贷尽贷,千方百计为特困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使学生在家门口就可把上学费用解决了。

  费县农村信用联社在为特困学子送去助学贷款的同时,还开展了爱心帮扶活动。与贫困学子王晓红结成帮扶对象,经常到她家了解情况。每年资助她3000元学费,直到帮助她完成学业。

  今年以来,费县联社累计发放助学贷款580多万元,支持1211名困难学生得以继续学业,圆了莘莘学子的求知梦。(柴士高   武艳萍)


一笔特殊的助学贷款

  安徽省怀宁县秀山乡蒋楼村周庄组郑海燕同学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被蚌埠医学院录取,她以勤奋刻苦回报了父母的满心期望,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全家都沉浸在高兴之中。

  然而,一场无情的灾难却于8月24日清晨降临到这个困难的家庭,郑海燕的父亲郑久祥因车祸身亡。郑久祥夫妻两人均为残疾人,有2个女儿,家庭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属国家低保对象,小女儿还在读高中。灾难让这个家庭顿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而社会的及时关注和关心也在逐渐抚平这个家庭的伤痛。

  怀宁联社在及时得知此事后,要求秀山信用社对郑海燕同学的助学贷款需求可特事特办。秀山信用社组织信贷员上门了解她需要助学贷款后,陪同她办理好村委会及乡民政部门的证明材料,并特事特办,先为她办理了30000元(分5学年发放,每学年6000元)的助学贷款合同等手续,将贷款资金转入专门为她开立的存折中,然后由社主任将应该补齐、签字的贷款合同等文本和存折送到她的家中补办有关手续,还将她第一学年的6000元学费转入了蚌埠医学院的账户中。

  在接过秀山信用社主任送来的贷款存折时,知道自己可以继续学业的郑海燕在父亲身亡后第一次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她激动地说道:“我一定会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表达社会,报答给了我希望和信心的信用社,谢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