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9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未来几年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出台
确定16个优势品种 划定58个优势区

  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日前发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提出未来8年将重点培育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天然橡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和出口水产品16个优势品种,在全国划定58个优势区。这是农业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工作部署,适应农业和农村形势变化新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据了解,农业部于2007年4月正式启动该规划编制工作。在深入总结《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农业部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地方农业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调整,使规划逐步成熟,于近日报国务院审批后出台。

  有关资料显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成效显著。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分别达到98%、80%、70%和59%,四大粮食品种九个优势区域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5%,两大苹果优势区鲜苹果出口额约占全国的70%。实践表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全国农业生产力布局,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应对“入世”挑战,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优势区域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扶持政策尚不完善等亟需解决的问题。适应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编制实施新一轮规划,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应对当前复杂多变农业形势变化的需要,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对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明确了今后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重点培育16个优势农产品,形成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一大批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县,形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通过区域布局的优化,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在区域农业功能、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等5个方面得到强化。同时,规划在逐一分析16个优势品种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划定了各品种的优势区域,明确了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为处理好同一区域内不同优势品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划还提出了复合产业带的概念,明确了各类复合产业带的发展方向。

  规划同时提出了实现目标任务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科学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强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础支撑,提升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促进优势区域农产品产销连接,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大优势区域扶持力度等。

  有关专家分析,与上一轮规划相比,新一轮规划更加符合农业和农村的形势变化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更加强调引导现代产业要素优化配置,更加明确优势品种和区域范围,更加注重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体现了科学发展理念,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必将有效引导农业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促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 讯)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