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靠科学施肥降低秋播投入

胡玉忠 高淑芹

  随着花生收获的开始,9月底、10月初冬小麦就要开始播种,又一个用肥高峰期即将到来。从目前的化肥市场形势来看,今年的秋播时节化肥依旧延续着高价,已经和高肥价相伴了一年的农民,对高价化肥既爱又恨,可依然是没有办法,只能改变自己的用肥习惯,力争在有限的土地上少投入多产出。笔者在基层调查了解中发现,有些农民采取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中,有一些是可取的,但有一些是不科学的,因此要挺过“高肥价时代”,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科学施肥,通过合理施肥达到高产低耗的目的。

  随着秋播开始,秋季的化肥消费旺季预计将在9月中旬开始启动,而目前的农资市场上,化肥价格对农民们来说依然处在高价位。山东烟台、青岛一带的大部分化肥价格都稳定在高价状态,其中50公斤45%含量的复合肥价格为210元,50公斤的磷酸二铵价格为250元,碳酸氢铵的价格则在720-780元/吨区间浮动。面对着高价位的化肥,刚开始涨价的时候,农民还在观望,看看是不是一阵风,看看政府有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可等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化肥价格依然较高,大家就适应了,开始主动想办法来应付化肥涨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用量,因为农民算了一下成本账,如果现在投入太多而明年小麦的价格又不确定,感到不合算;有的农民想着现在基肥少上点,等到明年小麦返青时,说不定化肥价格就降下来了,再依照价格情况适量多增加点追肥。还有的农民开始寻找替代产品。一种是用单质肥代替复合肥,如用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配合使用,一亩地一袋过磷酸钙加一袋碳酸氢铵;另一种则是用有机肥来代替化肥,近一年来围绕着有机肥做文章的各种概念肥料层出不穷。有机肥得以走俏,一是靠价格,另一个则靠“绿色”、“环保”等附加在有机肥身上的“光环”。首先说价格,与同样是50公斤的复合肥相比,有机-无机复合肥每袋一般要便宜70元(含20%的氮磷钾),单纯的有机肥每袋则能便宜110元。借着价格优势,今年有机肥的风头很盛,农民也在迟疑、观望与无奈中逐渐增加了有机肥的使用数量。

  农民降低化肥施用量的做法是迫不得已,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不使用化肥又能高产是不现实的,要想庄稼高产,最根本的一条是科学用肥,特别是要按土壤养分含量配方施肥,按照土壤缺啥就补啥的原则,就能用最少的肥料获得最大的收获。经有关专家试验,普通的一亩小麦,化肥使用量一般不超过15公斤,再加上一些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所施用的肥料就可以发挥不错的肥效。一些地方经测土后进行配方施肥,小麦每亩能增产150斤。但目前农民们大多是盲目施肥,要不就是施肥过量,导致苗期长势旺盛,看起来效果不错,但到了后期往往“没劲”,小麦容易出现倒伏等症状,产量不高;要不就是为了减少投入,少施或者不使用化肥,导致庄稼“吃不饱”,产量明显降低。

  面对着化肥价格持续走高,笔者认为政府农业部门能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懂得更多的化肥知识,有条件地方的农业部门应将配方施肥工程真正实施到基层,为农民科学施肥“出方子”,不是浮在表面“作秀”当成花架子;作为化肥生产企业,在“高肥价时代”更应做好农化服务,指导农民精细施肥、科学施肥,在使用中体现企业肥料的价值,这样才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作为化肥使用者的农民,不要因为化肥价格高就拒之门外,而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的进步,了解配方施肥知识,在施肥前先进行测土,根据土壤状况确定用多少化肥,少用多用都难以保证使用效果,同时对有机肥也要合理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只考虑价格,不关注实效,这样才会真正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的,更好的推进农业科学的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