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安全重在人的因素
本报记者 李彩琴
8月20日,南京化工公司发生氨气泄漏事故,氨气飘到相邻的南京东方帝斯曼化工有限公司,导致约200人中毒。因为处置及时,中毒人员及时送医治疗,没有更大伤亡,化工厂也没有遭受更大的损失。这起事故可以说是有惊无险,但是接下来的广西化工事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8月26日,广西宜州市城西开发区维尼纶厂有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目前已经造成20人死亡,60人受伤,事发地点3公里以内的人员被紧急撤离。这是我国10年来伤亡最严重的一起化工事故。发生爆炸的工厂为广西广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爆炸车间主要生产尿素,车间存储有生产物料,主要成分为乙醇、甲醇和醋酸乙烯。
化工事故警醒世人
今年1月22日,针对当时接连发生5起较大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现状,国家安监总局在北京召开防范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专题视频会议。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在会上强调: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安全监管,坚决遏制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多发势头。对下一步工作,孙华山提出六点要求,其中包括做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做好2008年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培训、加强安全监管力量,提高监管人员业务能力等。
这半年多来,我们看到了监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努力,但是,这接连发生的危化品事故,也是在警示我们,危化品在产、运、销、储方面依旧存在隐患,而隐患未得到及时整改,最终导致了事故发生。追究起来,便是有的企业和监管单位并没有意识到危化品安全的重要性,存在侥幸心理,工作上违规失误,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危化品事故表现在:泄漏、燃烧、爆炸等,泄漏会造成人员中毒,毒气密度过大时,就会发射功能燃烧甚至爆炸,无论哪个表现,都会因为其巨大的危害力而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倘若事故发生后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人的因素最为关键
如果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参与者,无论是经营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能时刻以安全为重,高度要求,严守规矩,就能保证安全,减少事故发生。但是,回顾之前发生的事故,不难看出,事故或多或少都有人为因素在里面。无论是违归操作还是疏忽大意,都因人的因素而促使事故发生。
2008年6月12日19时40分,云南省昆明市安宁齐天化肥有限公司在脱砷精制磷酸试生产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6人死亡、29人中毒。事故暴露出齐天公司改建项目在没有正规设计、未经安全许可、没有安全设施的情况下,自行组织设备制作、施工和安装,属非法建设项目。该公司直接将实验工艺用于工业生产,试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混乱,在没有完成全部设备安装、没有制定周密试车方案的情况下,边施工、边组织试生产。没有对试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没有任何安全措施,没有应急预案,贸然组织试生产,导致事故发生。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齐天公司现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缺乏对工艺技术危险性的认识和应急救援相关知识,在阀门失控后,没有采取应急措施。救援人员在施救过程中,未采取防范措施,盲目施救,导致伤亡进一步扩大。
人的及时反应处理也能减少损失
一旦发生事故,有效及时的措施又可以减少事故损失,这一点又再次取决于人的因素。
很多人还记得2005年吉化事故。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但是,鲜为人知的一个细节是,事故发生后,有几名工人在短暂的时间里关掉了上万个阀门,没有一个关错的!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工人有着过硬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一旦关错3个以上的阀门,就会发生更大损失,很可能场面无法收拾。所以,虽然这是一起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但是也是因为事后的紧急处置有效到位,所以才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对事故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在防范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专题视频会议上,孙华山曾强调,为保证危化品安全,要严厉追究事故责任。记者在国家安监总局的网站上发现,在危险化学品事故通报栏目中,今年只显示有“6·12”齐化公司事故,而调查处理一栏里都是2007年和以前的危化品事故。事实上今年发生的危化品事故并不少,可能与煤矿等其他行业大事故相比,危化品事故就显得不够显眼,受关注不够。但是最近接连发生的危化品事故,又再次证明:事故并没有隐身,它一直找准机会再次肆虐。而我们要保证危化品安全,就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和企业单位联手,要认识到危化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还要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和素质,拿非法违规行为开刀,保证在生产、运输、销售和储存方面都没有漏洞。
一周内的四起危化品事故
从8月20日到8月26日,接连发生了四起危化品事故,值得人们关注。
化工厂爆炸
8月20日下午1时50分,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崇福村海虹精细化工厂仓库突然发生爆燃引发火灾,15名工人不同程度被烧伤,其中3名伤势较重。经消防部门初步调查,火灾过火面积约100平方米,仓库内存放物品主要是BTT发泡剂和纸箱等,产品主要用途是球鞋鞋底原料。消防部门说,火灾原因有可能系雷击引发发泡剂 (易燃品)爆燃引起,具体火灾原因及损失情况仍在进一步调查。
民爆物品爆炸
8月22日晚,陕西镇巴县杨家河乡一在建公路工地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是存放炸药的三间房屋,导致2名村民当场死亡,1人失踪,另有4人不同程度受伤。事故发生在正在修建的王家河至构元村乡村道路施工工地。据了解,承建这条乡村公路的施工队负责人杨继军是西乡人,事发前租用了村民张艳银的民房作为爆炸物品存放地。当地公安机关表示,施工队事前曾经领取了近400公斤的炸药。“根据工程的进度,至少有370公斤炸药发生爆炸。”经过公安机关初步调查,爆炸原因是民爆物品管理不善而引发的。
油罐车起火
8月23日下午3时30分左右,一辆载有8吨柴油的油罐车经遂渝高速公路到重庆,行驶至沙坪坝区土主镇出口前2公里处时,撞上左侧护栏,随即起火燃烧。仅几分钟,大火将整个油罐车吞噬,泄漏的柴油流到高速路上,流经之处火光冲天。
高速路执法人员立即对事发路段实行交通管制。消防官兵扑灭明火,冒险靠近罐车,向罐内注水降温,险情排除。随后,沙坪坝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用稻草对水渠里的柴油分段截流,减小柴油对梁滩河的污染。
盐酸槽罐泄漏
8月26日上午10时30分,位于浙江镇海一化工企业40吨盐酸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经过现场救援人员的快速反应以及2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现场的白烟基本消失,罐体内的盐酸溶液也成功地被倒到了槽车内,这起盐酸泄漏事故终于被成功处置。
>>相关链接:
易燃品发生运输事故该怎么办?
由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时有发生,倘若事故后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恶果。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该懂得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易燃液体
灭火方法:
消灭易燃液体火灾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扑救。
撒漏处理:
及时用砂土或松软材料覆盖吸附后,集中至空旷安全处处理。覆盖时,要注意防止液体流入下水道、河道等地方,以防污染环境。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灭火方法:
根据易燃固体的不同性质,可用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来灭火,但必须注意:遇水反应的易燃固体不得用水扑救,如铝粉、钛粉等金属粉末应用干燥的砂土、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有爆炸危险的易燃固体如硝基化合物禁用砂土压盖;遇水或酸产生剧毒气体的易燃固体,如磷的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包括硝化棉)、氮化合物、硫磺等,燃烧时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严禁用硝碱、泡沫灭火剂扑救,扑救时必须注意戴好防毒面具;赤磷在高温下会转化为黄磷,变成自燃物品,处理时应谨慎。
扑灭自燃物品火灾时也要注意:此类物品灭火时,一般可用干粉、砂土(干燥时有爆炸危险的自燃物品除外)和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与水能发生反应的物品如三乙基铝、铝铁溶剂等禁用水扑救;黄磷被水扑灭后只是暂时熄灭,残留黄磷待水分挥发后又会自燃,所以现场应有专人密切观察,同时扑救时应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
扑灭遇湿易燃物品时也应注意:此类物品发生火灾时,应迅速将未燃物品从火场撤离或与燃烧物进行有效隔离,用干砂、干粉进行扑救;与酸或氧化剂等反应的物质,禁用酸碱和泡沫灭火剂扑救;活泼金属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应用苏打、食盐、氮或石墨粉来扑救;锂的火灾只能用石墨粉来扑救。
撒漏处理:
上述三类货物撒漏时,可以收集起来另行包装。收集的残留物不能任意排放、抛弃。对与水反应的撒漏物处理时不能用水,但清扫后的现场可以用大量水冲刷清洗。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灭火方法:
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只能用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扑救时应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
在装卸过程中,由于包装不良或操作不当,造成氧化剂撒漏时,应轻轻扫起,另行包装,但不得同车发运,须留在安全地方,对撒漏的少量氧化剂或残留物应清扫干净。 (安 集)
不同危化品运输事故灭火方式也不同
由于危化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在发生运输事故时,为了紧急灭火,也要注意危化品的特性,选择正确的灭火材料。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灭火方法:
扑灭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火灾时应注意:
氰化物发生火灾时,不得用酸碱灭火器扑救,可用水及砂土扑救;灭火人员扑灭毒害品的火灾时应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方法。扑救时尽可能站在上风方向,并戴好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
固体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可在扫集后装入容器中;液体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应用棉絮、锯末等松软物浸润,吸附后收集,盛入容器中。
›爆炸品
灭火方法:
用水冷却达到灭火目的,但不能采取窒息法或隔离法。禁止使用砂土覆盖燃烧的爆炸品,否则会由燃烧转为爆炸。
扑救有毒性的爆炸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
对爆炸物品撒漏物,应及时用水湿润,再撒以锯末或棉絮等松软物品收集后,保持相当湿度,报请消防人员处理,绝对不允许将收集的撒漏物重新装入原包装内。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灭火方法:
将未着火的气瓶迅速移至安全处;对已着火的气瓶使用大量雾状水喷洒;火势不大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等灭火器扑救。
撒漏处理:
运输中发现气瓶漏气时,特别是有毒气体,应迅速将气瓶移至安全处,并根据气体性质做好相应的防护,人站在上风处,将阀门旋紧。大部分有毒气体能溶解于水,紧急情况时,可用浸过清水的毛巾捂住口鼻进行操作,若不能制止,可将气瓶推入水中,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腐蚀品
灭火方法:
无机腐蚀品或有机腐蚀品直接燃烧时,除具有与水反应特性的物质外,一般可用大量的水扑救。但宜用雾状水,不能用高压水柱直接喷射物品,以免飞溅的水珠带上腐蚀品灼伤灭火人员。
撒漏处理:
液体腐蚀品应用干砂、干土覆盖吸收,扫干净后,再用水洗刷。大量溢出时可用稀酸或稀碱中和。中和时,要防止发生剧烈反应。用水洗刷撒漏现场时,只能缓慢地浇洗或用雾状水喷淋,以防水珠飞溅伤人。
只要从业人员熟悉了以上的方法,就可以在发生事故时及时处理,避免事故损失和危化品伤害扩大。
(安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