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供销社以果蔬市场为龙头,一头连基地,一头连市场,搭建名特优商品的对外宣介窗口和销售平台,大力推进该县农产品购销体系建设。果蔬市场在原有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优秀果品批发市场和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等荣誉的基础上,今年又被评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他们的主要做法有:
开拓市场,搭建购销平台
首先是新建扩建市场,想尽办法克难攻坚。新建市场营业面积10800平方米,新建保鲜冷库6座,配备菜篮子绿通车,想方设法稳定和提升果品、粮油业务。
其次是继续实践“市场+营销大户+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平台,行业协会为龙头,连接蔬果基地,开拓购销网络,吸引全国客商,促进南北果品大流通。去年实现交易额5亿多元,同比增长13%,利税增长20%以上。目前,市场已形成了购销两旺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规范的食品安全检测平台、先进的信息采集与发布平台、综合服务平台。
再次千方百计促进高山蔬菜和果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发展果蔬基地,如柑桔、枇杷、猕猴桃、翠冠梨、水蜜桃、金柑、草莓基地和赤岙高山蔬菜基地等,组织科技下乡、物资下乡、农产品经纪人下乡,为基地和农户提供用肥用药物资、技术指导,拓展销路,引导农民标准化基地建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解决农产品卖难,促进农业双增。
深化服务,建办有效载体
一是建办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宁海农产品资源丰富,山有竹木茶桑果之盛,水有鱼虾蟹贝藻之丰,是一个游生态景点、品生态食品、购生态特产的绝佳选地。宁海县供销合作社联合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共同谋划,打造了宁海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名特优产品购物中心。把本地优势产品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为企业经营创造新的亮点,为农产品购销网络打造新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人员遍访宁海县18个镇乡、街道,联络农产品营销大户,进场单品近2000种,如望海茶、振宁土鸡、古镇香干、吉宝紫番薯、梦鼎土豆、花蕊蜂蜜、东海岸水产、唐龙海鲜等,其中有26个市级名牌,15个省级名牌,19个绿色食品,30多家宁海优质商品。联络18家宁海本地农业企业(或基地),31家农业龙头企业,5万多亩无公害基地,还吸引了县外的名优农产品,如象山“小岛人家”海产品进场后,成为了畅销商品。慈溪菜蔬、舟山水产、上海荣华食品等也纷至沓来。目前已迎来市民购物、旅游购物、特色团购、集团配送等顾客10多万人次,自今年1月份开业以来,农产品购销额持续增长。
二是发展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农产品经纪人是农产品购销的主力军。市场积极组织营销大户参加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参与组建宁波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引荐营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加入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提供平台和优化服务,巩固发展销售上千万元的营销大户。
三是发展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宁海县果蔬市场领办果蔬合作社、参办了翠冠梨合作社和组建宁海县果品流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成为连接农产品分散生产经营与大市场的桥梁。宁海县果蔬市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基地标准化建设,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创建品牌。加强培训和引导,将长期从事农技服务和购销经营的业务骨干,作为联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基地的专职经理,加以培养和使用。
坚持创新,狠抓服务成效
促进品牌战略,推动“三农”增效。宁海县果蔬市场一方面帮助农产品向品牌化发展,增加其附加值;另一方面把服务作为一种企业声誉品牌来做。果蔬市场为宁海白枇杷争取到了“中华名果”称号,为长街镇洋湖翠冠梨基地争取到“全国优质翠冠梨基地”荣誉。还自主注册了“圣猴”水果商标,为地产水果创品牌、增效益服务。
此外,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增效益。以信息化促发展,宁海果蔬市场是宁波市最早实施电子结算等信息化项目的市场之一。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层次;在人力资源上,设立信息主管,引进网络管理员,培养业务信息员;在硬件上,配备了网络、视频、大型彩色LED电子屏等设施;在软件上,整合购销结算系统、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筹建果蔬网、名特优网和农产品经纪人网站,让农产品“驰”上信息高速公路。
举办特色节庆,加大农产品宣传推介
举办社区宣传周、竹炭制品促销周、生态休闲食品品尝会、特色水果品尝会,市场近期还将举办旅游洽谈会、招商会,以及青蟹、蛏子等特色农产品主题购物节来吸引客流,促进购销。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期间,在果蔬市场举办了首届“生态宁海”名特优商品博览会,做足做活农产品展示展销文章。
据统计,博览会共有300多家企业参展,展示以农产品为主的名特优商品3000件(种),接待参观30000多人次、游客团队35个、客商90多家,展销额达100余万元,带动销售700万元以上。
宁海县果蔬市场绿通车每日向宁波市区配送宁海生态食品,受到宁波市民好评。
(罗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