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贵州是我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之一,是高品质绿茶(http://www.china-tea.org)的重要产地,同时也是我国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而酸性、质地疏松、各种微量元素丰富——特别是富含硒的土壤类型更进一步成就了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
面对如此眷顾于己的优秀自然生长环境,贵州省还下大力气为茶产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http://www.china-tea.org)发展创造条件。如今,贵州茶园主要分布在无工业污染、绿色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好的区域,大部分茶区均适宜发展无公害及有机茶(http://www.china-tea.org)叶。农业部茶叶(http://www.china-tea.org)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按无公害茶叶(http://www.china-tea.org)标准对贵州茶叶(http://www.china-tea.org)进行检测,近两年的合格率均达到100%。
奋进中的贵州茶产业
近年来,贵州省茶产业充分依托优越的发展资源,从政府支持、茶园建设、资本融资等方面入手,将贵州茶产业推向又快又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政府鼎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协调推动,合力支持茶产业发展。2008年上半年,贵州省产茶市县相继出台加快茶产业发展的专门文件;7个市(州、地)共安排了44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6个县(市、区、特区)共安排茶产业专项资金14160.5万元;44个县整合涉农部门资金19620.5万元支持茶产业;10个重点产茶县申报了2008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9000万元全部用于茶产业发展。
茶园基地茶叶质量齐飞。通过技术改造和建设,茶园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2006、2007年贵州省分别新定植茶园11.52万亩、27.1万亩。建园中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产业配套的专业乡镇、村组,以农户为主体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茶园的思路得到了完整体现。2006年、2007年贵州全省分别建立的无性系良种茶苗基地2260亩、9101亩。
资本融资力度加大。近年,贵州省通过将一批工商资本、民营资本进入茶产业,有效地促进了茶叶生产和加工环节的发展,也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2007年以来,贵州省共引进茶叶加工企业60个,累计投资3.7亿元。发展省级以上重点茶叶类龙头企业10家。
蓄势出击 精造品牌
为打造、推广“黔茶”品牌,提升贵州绿茶知名度。贵州省以政府搭台、企业集群唱戏的方式,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省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介贵州绿茶的活动。
2006、2007年,贵州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牵头组织几十家茶叶企业连续参加了第三届和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通过参展,贵州省不仅充分展示了贵州茶产业的优势,加强贵州茶产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更进一步扩大了“黔茶”的影响力。
今年,在通过前两届参展,“贵州好山·好水·好茶”的主题深入人心的基础上,贵州省将继续组团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贵州省展团表示,通过这样一个茶事盛宴,将再接再厉培育和打造一批“黔茶”品牌,全面提升贵州茶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速贵州茶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