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8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成本难得高回报

本报记者 计慧

  时值8月下旬,新疆各地棉花已经逐渐进入采摘时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新疆总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内地劳工来此“淘金”。早在8月中旬,新疆棉花还没成熟的时候,河南商丘首辆拾花工专列就满载2200名农民工赶赴新疆,由此也拉开了全国摘棉大军进疆摘棉的序幕。随后,甘肃、湖北、重庆等地相关部门也着手组织拾花工进疆。

  内地农民工之所以愿意远离家门去新疆采摘棉花,除了当地相关部门开出的例如免车票、免费吃住等优惠条件外,最主要还是因为新疆这两年支付给拾花工的报酬逐渐攀升。

  据了解,在新疆,棉花单产达到460公斤,需要50名拾花工,但内地赴疆的劳动力远不能满足需求,因劳力紧缺造成拾花价格一路狂升,团场与团场之间、团场与地方之间每年都在上演拾花价格大战。为接拾花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场每年要耗资500—600万元的拾花费用。据某团场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拾花价格在每公斤0.6元左右,到2006年就增长到每公斤0.8元,而到2007年,拾花价格已突破每公斤1元,有部分团场甚至高达1.2—1.4元。

  虽然这样的价格乐了赴新疆“淘金”的农民工,但是却苦了新疆的棉农。五家渠市棉农孔星隆说,大面积种植棉花对拾花工的需求很旺,按去年1公斤拾花费平均价1.2元计算,仅拾花成本就占到一公斤籽棉价格的1/5,这些都影响到棉农的增收水平。

  今年新疆棉花的拾花价格延续了这几年连续上涨的趋势,有的地方甚至制定了保底价,保底价格为1.1 元/公斤,棉花开始大面积采摘时,再根据市场价格作上浮。和内地的棉农一样,除拾花成本上涨外,新疆的棉农也面临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这直接造成植棉成本相对上年上涨30%,达到亩平均成本1150元的历史最高记录。

  植棉成本的上涨直接造成棉农对高收购价格的渴望,而事与原违,按目前市场价格趋势来看,新棉价格会在收购开始时进一步降低,开秤价格会在5.5元/公斤浮动。5.5元/公斤的收购价格和多数棉农所期望的价格背离,棉农惜售心理必然产生,棉农作为弱势群体,在收购前期会因还贷款等压力在9月初销售部分棉花,如价格不高,多数棉农会将棉花延期销售,这就会加剧新疆收购的正常秩序,新疆各地也将出现收购僵持的现象。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