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否认,受宏微观形势的影响,当前煤矿企业的个别职工在安全思想上,仍然存在着与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精神背道而驰的种种问题。剖析起来,集中反映在:心存侥幸的思想未彻底根治,干活怕麻烦、图省事的现象屡有发生;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不能学以致用;为私利突击生产,抢产量、赶进度,急于求成;自卑心理未得到正确引导,感到干煤矿没出息、没地位,下井就为“混日子”;对全面治理“三违”现象仍有错觉,认为煤矿工作“不违章就没法干”;认为“三违”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为了产量甘愿“三违”;认为“三违”处罚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讲讲情或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完全可以化解。如果这些不良安全思想不能得到调适,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煤矿企业,必须切实采取措施,帮助职工走出安全思想的误区。
安全硬性管理。不管是什么人,居于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触犯了安全生产法规,形成了违章事实,带来了损失,危及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就必须按照法规条款予以查办。对于那些“习惯性违章”人员,必须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制裁。对于那些为“三违”人员讲情的,只要产量、忽视安全的,只要进度、不要安全的个别安全管理人员应从重处罚,实行引咎辞职、实施就地免职,真正做到“谁要砸安全的锅就砸谁吃饭的碗”。
隐患逐个排除。借助于专监、群监两大优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不定期隐患排查机制,组织有针对性的跟踪督导和复查,决不在消除隐患上搞“得过且过”。对那些期内整改不及时或不合格的单位,除停头停面处理和加重工资绩效考核外,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换岗或者撤职处理,真正以钢规铁纪保证隐患无生存空间。
实施突击检查。实施安全动态检查,全面推行质量标准化工作动态达标,是确保本质安全、构建和谐矿区的必由之路。要防止通知在前,检查在后;杜绝准备在前,假象在后。应落实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标准化等工作突击检查制度,并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进行同标准监督检查,在同一起跑线上,全面突击检查,使矿井步入正常的运行轨迹。
进行文化整合。面对改革攻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调整中出现的分配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一些职工在分辨先进与落后、主流与支流、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和心理矛盾。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安全培训实效,按照不同的年龄段、知识面、业务操作点,帮助其进行心理调适,从而使职工开阔视野、顺应趋势、调整心态、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
注重自我调控。一是理智性心理矛盾的调适。主要是把握好职工安全思想脉搏,及时抑制消极情绪,消除工作中的单调乏味,保持对工作的兴趣,让职工循序渐进地工作。二是情感性心理障碍的调适。注意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在职工情感爆发时,引导进行适度宣泄和放松,让职工有张有弛,生活乐观开朗,保持良好的心境。三是意志性心理障碍的调适。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和完善职工的个性心理,进行信念教育,养成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四是焦虑心理的调适。在企业普遍进行内外互替的过程中,要让职工有一种压力和紧迫感,同时要帮助职工克服过度的焦虑感,创造轻松的氛围和公平竞争的条件。
优化企业环境。应通过正确的舆论、良好的风气、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影响,促进个体行为与群体趋向保持一致。一个企业如果经营者公正廉洁,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职工群众团结奋进、人际关系和谐,那么职工也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舆论通过传播能引起职工的心理变化,形成心理压力,约束每个职工的言行。要以正确健康的舆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对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给予积极引导,特别是对职工存在的热点、疑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从而创造一种理通气顺的外部环境。
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企业必须要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把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安全文化权益同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民主权利统一起来,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要做到人性化管理,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人在困境中理想、信念最容易发生动摇,在对职工因利益受损和生活困难时所产生的不满情绪给予及时疏导,重视做好弱势群体的安全思想工作的同时,更要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形成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与“造血”并举,一时帮扶和经常帮扶共济,工会帮扶和社会帮扶结合的全方位送温暖工作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