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时下,正值“三夏”大忙时节,笔者在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田间地头采访,从农民的谈笑间,听到了一桩桩趣事。
农民浇水 政府买单
“现在俺农民种水稻,再也不用为缴水费而发愁了,所有的水费全部由政府包揽了。”官塘村的杨华高兴地说道。时下,正值水稻插秧时期,郯城县郯城镇农民今年却格外舒心。
郯城镇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每年种植水稻3万多亩,该镇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桥、涵、闸配套设施的同时,积极会同县水利部门调剂水源,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在水稻插秧时,每年需要购买农业生产用水100多万元,然后再按照农户水稻实际面积分别征收,水费成为当地农民农业生产的一项不小的开支。
自去年开始,该镇出台了惠民文件,农业生产用水的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不再由农民支付,从此结束了该镇农业生产用水由农民自己掏腰包购买的历史。
农机进田 农民上岸
“过去,俺农民就怕栽水稻,既累又脏,进田一身水,上岸一身泥,现在咱农民也能像干部一样‘脱产’了,一亩水稻只要交上97元钱,购种、整地、育秧、插秧等农活,镇'农机协会'承包了,我们可以'坐享其成',就等秋季开仓纳粮了。”富强村村民刘洪刚高兴地说。
笔者看到机械插秧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很难看到往年稻农们千军万马齐上阵,男女老少忙插秧的景象,插秧机进田,稻农们上岸,已成为该县“三夏”生产的真实写照。
“栽稻是既脏又累的农活,以前种植一亩水稻,两个人至少得3天的时间,而现在只需半个小时,太快了,以后我们再也不为栽稻犯愁了。”已种植了10多年水稻的刘洪刚,今年格外轻松,他站在田埂上望着插秧机过后播下的一片片“新绿”高兴地说。
为了进一步扩大机械插秧力度,该镇采取了以奖代补的措施,凡是购买插秧机的农户,在享受国家补贴的基础上,还给一定的奖励,大大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该镇还成立了“农机协会”,为农民提供机械化服务。
电话一叫 农资送到
“农资超市的王老板吗?我是王君,给我送3包碳铵,一包二铵,一包钾肥。”王城后村农民王君在耕稻田前,摸起手机拨通了 “农资超市”电话。不出几分钟,“农资直通车”便将所需化肥送到了田间。
为进一步方便农民,各“农资超市”纷纷配备了“农资直通车,农忙时节,农民只需一个电话,“农资直通车”就将所需农资送到田间地头。针对部分农民担心买到假劣农资的实际,“农资超市”为他们建立了购资档案并发放“放心卡,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