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处冀鲁豫交界的山东莘县,有一个享誉三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俎店供销社牵头引办的“莘县燕塔瓜菜专业合作社”。在该社的培训室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两面红缎金字的锦旗,一面是河北社员赠送的“冀鲁社员心连心,团结共奔致富路”;一面是河南社员赠送的“合作不分省内外,共赢才显边界情”。
莘县燕塔瓜菜专业合作社成立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在三省边界社员的心目中,却是一个靠得住、信得过、能带领社员致富的“主心骨”:
2005年专业合作社成立前,当地每个瓜菜大棚年均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 2007年底,281名社员通过采用专业合作社推广的“西瓜+豆角+甜(尖)椒”的复种模式,每个大棚平均年收入12200元;
截止今年6月底,专业合作社社员由2006年初刚成立时的18人,增至310人(其中本县240人,河北省32人,河南省28人)……
莘县燕塔瓜菜专业合作社从成立开始就坚持“民办、民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为社员提供良种、育苗、培训、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全程系列化服务为目标,较好地解决了社员盲目生产、质量下降、产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瓜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赢得了三省农民的信赖。
农资供应统一化
合作社社员所需各种化肥、农药、农膜等全部由专业合作社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统一供应。为方便社员,专业合作社配备了专用车辆,只要一个电话,保证及时送到家门口或田间地头。在农资品种繁杂的局面下,保证了社员以最少的支出,用上最好的产品。
技术指导专业化
聘请了4名省农科院农业技术专家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由7名经验丰富的社员成立了“土专家队”,常年入户进行技术指导。两年多来,专业合作社共举办培训班6期,巡回举办讲座和技术指导15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5万多份,播放农业科教电影15场。
种苗培育科学化
针对社员用传统方法育苗成活率低、抗病虫害能力差、产量低下等问题,专业社与省农科院伟丽种业公司合作,租赁了一处无土育苗工厂,年育苗能力达100万株。两年来,共向社员供苗180万株,每株低于市场价0.2元,让利社员36万元。
蔬菜生产标准化
莘县于2006年5月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莘县燕塔瓜菜专业合作社抓住这一契机,申请注册了瓜菜类“燕塔”牌商标。为了发挥品牌优势,专业合作社要求社员的瓜菜生产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瓜菜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技术人员不断明察暗访,发现不按照绿色瓜菜标准生产的社员,不得使用“燕塔”牌商标,并且取消其社员资格。
同时,为增加社员收入,实行无公害管理与新品种更新相结合,专业社现已推广瓜菜新品种五个,保证了产品无污染、无公害、高品质、产量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种植模式复种化
为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入,2006年10月,专业社引进“鲁青7号”、“黑美人”西瓜、高产尖椒以及瑞士优质甜椒和豆角等五个新品种,在西瓜大棚进行间作套种,每亩可产尖椒或甜椒7000斤,增加收入5000多元;产豆角4000斤,增加收入2000元;每个大棚收入达1.22万元。
产品分购联销化
为保证社员生产的瓜菜及时收上来,卖个好价钱,专业合作社不仅与社员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而且在上海、石家庄、郑州、沈阳等10多个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在产品销售旺季,专业合作社派人在社员集中的乡镇设立收购点,然后集中运销。有效地解除了社员的后顾之忧,增强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和专业合作社的向心力。
同时,为开阔视野,学习外地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专业社先后两次组织80多名社员代表免费到寿光、苍山、费县等瓜菜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增长了见识,激发了社员不断创新实践的积极性,社员们高兴地说:“只有跟着专业社干才能多赚钱”。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运作,莘县燕塔蔬菜专业合作社得到当地政府和三省边界广大农民的认可。莘县燕塔瓜菜专业合作社所在的董杜庄镇大棚瓜菜已由2006年的2.5万亩增至现在的2.8万亩,带动毗邻的河北、河南三个乡镇发展瓜菜种植2万亩以上。专业社成立以来,总购销额达82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社员的产品销售问题,而且每个复种大棚年均增加收入6200多元。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品牌效应,增加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计划从明年开始,一是对瓜菜实行精美包装,争取直接打入连锁超市;二是建一处2000平方米的恒温库,以解决瓜菜购销调运中间的储存问题;三是在设立风险基金、增加集体积累的同时,按瓜菜缴售数量,实行利润返还,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
(商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