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替农资打假着急

叙 新

  目前秋季化肥销售即将开始,由于国家关闭了出口国门,国内化肥市场供应充足,但化肥仍将维持高价位运行,这无疑将使制假贩假更加有利可图,高额的暴利诱使更多的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目前一些制假窝点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假冒伪劣化肥大有泛滥之势,打假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化肥监管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维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化肥。

  然而,目前农资打假工作“打不准,打不狠,打不死”的现状却令人十分担忧,面对异常严峻的市场形势,监管部门必须寻找深层次的原因,采取新的措施,提高打假力度。

  那么,假冒伪劣化肥为什么屡禁不止呢?纠其原因是打假队伍普遍缺乏必备的条件。

  众所周知,农资打假必须具备五个条件,除权利外,还要有能力、精力、利益和有效监督。现在的打假队伍,除具备了权利一项外,其他四个条件都存在欠缺。

  首先,农资市场分散度高,季节性强,国家不可能配备足够的具有识假能力的打假人员,由于能力和精力的欠缺,面对五花八门的制假贩假花招,执法人员往往是一筹莫展,造成"打不准"。

  其次,打假部门往往不是假货的直接受害者,甚至是假货的受益者,水至清则无鱼,只须将假货控制在农民能容忍的限度内,万万不可让假货彻底杜绝而断了财路,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查不查在我,罚不罚也在我”,所以造成不仅“打不狠”,更“打不死”。

  因此,面对秋季市场艰巨的打假形势,必须弥补打假工作的欠缺,依靠全社会的努力,吸收新的力量加入打假行列。那么,哪些是打假可以依靠的力量呢?

  农民虽然对假货深恶痛绝,但缺乏打假的能力和精力,只能发挥他们的举报、监督作用。

  大型农资生产与流通企业具有打假的能力和精力,造假者五花八门的“猫腻”,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小儿科,更有众多的业务人员终日奔走在终端市场,对假货的窝点一清二楚。此外,上述正规企业是假货的直接受害者,假货抢占了他们的市场份额,扰乱了他们的市场秩序和价格体系,他们对假货同样深恶痛绝,出车、出人协助打假的积极性高,同时由于利益相关,他们还会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因此,大型农资生产与流通企业应该成为打假的主要依靠力量。

  此外,媒体也应该加入打假行列,主要是发挥监督作用。

  通过联合打假,取长补短,互相监督,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假货,但至少可以做到“打得准,打得狠”,使打假力度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