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的深化改革,湖北省宜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取得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业务发展步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照射出“光彩夺目”支农主力军的新面貌。昔日宜城市农村信用社经营亏损严重,资产质量低下,业务经营举步维艰,曾是全省有名的“重灾区”,凭借三年深化改革的春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深化改革取得了新进展。一是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按计划完成了清产核资、增资扩股、统一县级法人社工作;
二是股金结构得到优化,全市信用社股金余额达17317万元,其中投资股 5387 万元,占股金总额的31.1 %;
三是国家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享受国家税收减免297 万元,保值储蓄利差补贴51万元,清理并收回 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 52 万元,专项央行票据兑付 16982 万元。
业务经营有了新发展。2004年全市信用社亏损387万元,而经过三年改革累计实现盈利407万元。2008年7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 104144万元、贷款余额55339万元、累计投放支农资金 29200万元,分别2004年增长 81.2 % 、49.7 % 和-2.2 % 。不良贷款余额占比由2004年的68.19 %下降到现在的8.8 %,下降 59.39个百分点;实现盈利 49 万元,比2004年增盈428万元,综合业务网络实现了全国大联网的现代化通存通兑的直接支付系统。
服务“三农”推出新举措。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全市农村信用社积极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在突出小额农贷骨干品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授信贷款、担保贷款等多种类的业务新品种,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
仅2008年1-7月,全市农村信用社就净投放农业贷款 9995万元,其中农业贷款占比达 88.57 %,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该联社完善了内控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省市联社和银监局的要求,宜城市信用合作联社制定了涉及信贷、财务、稽核保卫、综合人教、后勤保障等有关方面的规章制度52个制度及办法,为规范运行、合规经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险防范取得了新成效。全市农村信用社的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了合规经营理念,加强了对业务经营过程的有效监控和内控机制的有效约束及制衡,加大了内控管理的技术含量,全面提高了全市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水平。
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案件防范工作,以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反贿赂和案件专项治理的“两治”工作,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责任追究力度,建立了案件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及时排除案件隐患,使案件发生得到了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