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无为:棉协成了棉农主心骨


  走进安徽省无为县棉花产区,棉花协会的身影无处不在——已有10年历史的无为棉协,从过去单一的技术承包,逐步发展成为以推广棉花新品种、新技术为中心,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服务、科技扶贫、良种推广、病虫测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实体。10年间,协会共推广棉花良种面积50多万亩,技术承包面积达35万亩,无偿技术服务面积达110万亩,累计助农增收3亿多元。棉协像磁石一样,很快吸引了大量棉农。会员和服务范围不仅遍布县内各产棉乡镇,而且辐射到本市各县(区)以及周边市、县。

  服务使棉协活力永恒

  家住无为二坝镇杨坝村的杨先庆近来成了棉农们的“偶像”。他的近10亩棉田刚现花挂蕾,附近乡村和邻近县的棉农纷纷来到他棉田看长势、听技术——去年,在棉花普遍减产的情况下,他种的棉花亩均高达452公斤。提起高产,杨先庆说,是无为棉协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授,他才成为种棉能手。

  同为会员的居巢区栏杆集镇小叶村张克珍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去年7月31日,无为棉协负责人来到她的棉田看过长势后,一定让她再追一次大桃肥。当时,很多棉农摇头说:“他们瞎讲,小张就瞎干,马上都要收棉花了还施什么肥?”到了9月上旬,别人家的棉花全部早衰,而她家的棉花仍壮健,桃多、桃大,好像总是摘不完似的,邻居们看了都眼馋。一对比,她家亩产比其他棉农多收200公斤籽棉。

  服务上门,服务到田间,棉农感受到了真诚的服务,会员队伍也不断扩大,从当初的60人发展到现在5626人。目前,科普分会已发展到12个,科技示范户1030户。

  乡土专家是棉协发展的源泉

  无为棉协针对基础薄弱,资金缺乏,存在高级人才请不来、养不起等问题。棉协就在会员中选择有经验、能吃苦,“动手会做,开口能讲”,既有“田头诊断能力”又有“灾后应变能力”的植棉能手作为技术力量,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几年来,通过培训,有257名乡土人才成了棉花技术辅导员,其中110人评定了技术职称。这批乡土专家担负着技术承包、代办良种和售后技术服务。为了调动乡土专家的积极性,棉协采取“谁经手谁负责,谁得利谁指导”的原则,将棉协试种成功的种子经营利润大部分让给他们,使这批乡土专家既有积极性、主动性,又有责任性,真正成了棉协发展的源泉。前不久,棉协针对棉虫普发,及时组织乡土专家巡诊,很快攻克了一道道难题,深受棉农们欢迎。

  活动使棉协长盛不衰

  为了增强棉协在当地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棉农认识了解协会,棉协每年都要评比“全县棉花种植能手”和“棉花高产高效示范户”,请市、县领导给他们披红挂花,一批批种棉能手和高产户十分珍惜这个荣誉,他们不仅互相比着夺高产,还成为示范带动的好典型、宣传棉协的宣传部。

  技术培训是棉协的常规活动,每年都要组织上万人次的培训,每次培训讲的是实用技术,提出的是解决方案,可操作性强,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成,立竿见影。每当棉花生产管理关键阶段或遇突发性气候,棉协的农民辅导员纷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召开现场会,边做边讲,形象生动,使棉农能够直观快捷地接受。同时,棉协还把抓示范、组织高攻关作为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使一大批示范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棉农们形象地说,过去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现在是“村看村,户看户,棉农植棉望着示范户”。(丁小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