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银锭走俏拍卖场


  近年来持续上涨的国际金银价格丝毫影响不了人们买金的热情,不仅各种黄金投资项目大火,金银首饰销售也稳步上升。金银藏品中的一个“黑马”品种--古代金银锭的收藏形势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看好。在近年来各大拍卖会上,古代金银锭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成交价格屡创新高。在2008年4月底举办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十分罕见的明代嘉靖户部造五十两重金锭以28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并一举刷新中国金银锭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收藏和投资金银锭现已成为人们投资理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一、金银锭的起源和发展

  金银作为货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金币--郢爰。源于先秦的黄金货币饼金至战国末期也已登上了货币流通舞台,饼金是最早的圆形货币。秦汉时期的金银货币除了饼金外,还出现了麟趾金和马蹄金。自东汉以来黄金逐步退出流通,而白银的地位则日益上升。金银铤大约出现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已日益完善,唐代白银货币的形制以银饼和银铤为主。宋代,尤其是南宋,白银货币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宋代和金朝银铤在各地出土较多。元代铸造的银锭形制沿袭了金朝的银铤形制,弧首束腰,正面略凹,周围有多道丝纹。明代奠定了以后历代的白银流通局面,今天人们所见的金银锭,尤其是银锭则以明清两代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期的银锭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加之民间收藏盛行,流传下来的就相对要多一些,而前朝大量的金银锭因被熔铸而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偶尔所见的也多为近年来的出土之物。因此目前人们所收藏金银锭主要就是以明清两代发行的银锭为主,毕竟明清银锭在铸造工艺、重量、具名及形制上都较为规范。

  二、哪些金银锭价更高

  古代金银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是当时经济、赋税乃至社会的缩影。研究和收藏古代金银锭的乐趣在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挖掘那些隐藏在简单铭文里面深层次的历史内涵。随着近年来相关书籍和文字介绍的增多,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古代金银锭终于逐步引起了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和热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古代金银锭的收藏队伍中来,从而促成了这一板块市场价格的一涨再涨。金银锭虽说具备了较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但也不是随便什么金银锭品种都会升值很快,了解和熟悉各类不同的金银锭品种能更好地使你的收藏和投资立于不败之地。

  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时期,其品种颇多,有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等各种规格。一般的银锭都铸有收入来源、产地、年份、炉名或银匠姓名等内容,收藏者只需了解银锭上的铭文知识进行集藏即可。明清银锭还有官铸和私铸之分,官铸的银锭大多铸有银局名,私铸的银锭一般则铸有私银钱号名等,两者的地位不同,其收藏价值也是无法比拟的。在收藏市场上,同规格的官铸银锭与私铸银锭的价格相差很大,官铸银锭的标价往往是私铸银锭的数倍甚至十多倍。还有品相好的金银锭升值速度较快,有史料价值、存世量较少的金银锭收藏价值明显要高许多,尤其是税银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金银锭更是比普通的品种升值空间大。

  三、金银锭走俏拍卖场

  前些年,钱币收藏者较为关注的都是“袁大头”、“龙洋”等我国传统机制银币,对金银锭的收藏和投资则不太重视。可近几年来峰回路转,金银锭开始受到了广大钱币收藏者的关注。金银锭因材质等原因,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保值升值功能,加之其悠久的历史和较少的存世量而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也确在情理之中。尤其从去年年初以来,金银锭的升值幅度加快。如在收藏市场里,前几年只卖二三千元的浙江十两银锭如今涨到了七千元,原先只卖一两万元的清代私铸五十两银锭涨到了四万多元,如是品相好的则涨到了六七万元,特殊的官铸精品甚至涨到了十几万元或更高。

  从近年来金银锭拍卖的发展趋势看,该板块已加快了启动步伐,尤其是为数不多的金质货币和精品银锭则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以2007年中国嘉德公司秋季拍卖会“古钱、金银锭专场”为例,这次上拍成交的金银锭共299件,成交额665.6万元。其中金锭共成交56件,成交额为176万元。成交价最高的为17.92万元,为两件并列:一是重499.2克的清代“宣统元年西京老宝成上上足赤”金砖;一是民国中央造币厂制孙中山像布图十两金条,重312.11克,此金条为中华民国中央准备金。其次是清末民初“青岛震华福寿”二两金锭,重62.37克,成交价为12.32万元。银锭上拍共成交243件,成交额为489.6万元。成交价最高的是该专场的压轴拍品--一件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铭文详细,制作规范,保存完好,品相极佳。该银锭是专为国库铸造的银两,故极为珍贵。明代银作局花银五十两国内发现很少,有记载的仅有考古发掘袁炜墓出土的一件,因而受到了买家热烈的追捧,经过几十轮激烈竞投,最终以156.8万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中国银锭拍卖成交价的历史记录。明代“内承运库花银”二十五两银锭通长142毫米,重935克,以56万元成交价位居第二。一件清代山东“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青城县匠王”五十两银锭,重1873克,极为罕见,以29.12万元成交。一件金代“明昌三年盐税”五十两银锭,通长143毫米,重1999克,因这种早期关税银锭存世极少,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从而以28万元的高价成交。由此可见,金银锭板块的市场热潮已逐步显现,尽管不少品种的价格在近两年中出现了翻番走势,这是因为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红火和国际金银价格的飙升所致。可以这么认为,金银锭的投资价值尚未被完全挖掘,其未来的升值潜力依然十分可观。

  四、如何鉴别金银锭真伪

  近年来金银锭升值幅度较大,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金银锭赝品。由于金银锭本身属于贵重金属,一般售价都很高,收藏者一旦上当,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金银锭看似不那么复杂,其实它的门道绝对不亚于瓷器、铜器等收藏门类。因此收藏爱好者在决定投资金银锭前应多看、多学习、多交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金银锭赝品有以下几种。

  一是伪造清代珍贵金锭,具体方法是在白银或铜胎上镀金或包金叶。鉴别时可掂试重量,黄金的密度大,比重为19.3,明显重于白银或铜等金属,对于相同体积的金属物,金锭的分量要重得多,掂在手里有沉重感,太轻的金锭必是伪品。最稳妥的鉴别方法是滴硝酸。黄金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在空气中不易氧化。黄金在酸性液体中(如硝酸、稀盐酸等),其颜色不变,而假金只要是一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金金锭,镀金层很容易脱落,不仅脱落部分易生锈,即使镀金表面也易被铜覆盖。

  二是伪造明清时期银锭。具体方法是在假银锭中掺铅锡,这种赝品表面呈青黑色,比较容易辨认;还有是在浇铸时将铜块凝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这种假银锭虽体大而分量轻,手掂也可以辨别;较难识别的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这种赝品的重量和体积虽和老银锭相似,但细细观察会发现这种新银锭的包浆、蜂窝和铸文款识等都没有老银锭的风韵。主要鉴定方法有:从银锭的颜色和蜂窝进行辨认,新银锭的颜色泛白而生硬,老银锭表面有自然的银锈和包浆,呈现灰白色或灰褐色,蜂窝排列自然,孔中有金黄色的多色彩光。老银锭的铭文内容历代不尽相同,因此收藏者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银锭铭文的特点,以便发现破绽。      (阿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