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原县地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全县47万人口,38万是农民,耕地面积87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大县。2004年被山东省列为重点扶持的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大额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由于多数村级经济处于“空壳”,既无公共积累,又无企业收入,无力为农民大额贷款作担保,农民大额贷款的愿望无法实现。因此,农民大额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加快致富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今年以来,平原县农村信用社立足县情,围绕如何选择大联保模式,建立大联保监督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从中选择推行了“三种大联保模式”,建立了“三个机制”。
因地制宜,推行三种模式
在选择建立大联保体模式中,平原县农村信用社始终把确保资金安全放在首位。围绕保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被保者有较高的信用资质,寻找双方的对接点,促其自愿结缘联姻,建立了三种相互依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联保模式。
一是以村为单位,以原有信用户为主体,实行自愿结合,建立大联保体。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决不能盲目采取行政命令,一刀切式的以村为单位建立大联保体。因为村集体经济多数处于“空壳”,无力为大联保体内的农民提供大额贷款保证金,这种无经济靠山的大联保体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
再者,由于受家族、派性、不良信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户与户之间不愿意相互担保,如采取硬性“捆绑式”的大联保,一旦一户出现信用危机,多户拒绝承担风险责任,将会致使大联保名存实亡。
鉴于上述两种情况,该联社在推行大联保体中,采取了以信用户为主体,实行自愿结合的办法,让加入大联保的农户,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在信用社利用专门账户设立大联保互助积金。这样通过农民相互自选式地“选优淘劣”,可把一些信用不良的农民排除在大联保体外,既保证了大联保体内整体信用的提高,降低了大额贷款风险,又给信用较差的农户以压力,促其尽快在信用上转化升级,为加入大联保积极创造条件。
二是以产业基地为依托,种、养、加各产业大户交叉联合建立大联保体。近几年,平原县随着农村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了大批种、养、加专业户。如一个村有30户养鸭,50户养猪,60户从事木器加工,形成了二至三个主导产业。但由于各个产业之间市场前景不同,经济效益各有差异。
在建立大联保体中,该联社考虑到因某些产业自然灾害难以预料,市场风险大的因素(如养殖业一旦遭遇大面积疫情或市场价格整体下滑,整个产业将会受到严重影响),避免在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户中组建大联保体,而是在一个村内各产业之间实行交叉组合,养鸭户与木器加工户组合,养猪户与豆制品户组合。这样产业大户之间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抗御市场风险,一个产业遭遇市场风险,另一个产业可以帮助其渡过难关,从而降低大额贷款风险。
三是以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大联保体。该县大蔡牧业,是集仔猪繁育、蛋、肉鸡孵化、饲料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牧业集团公司,总资产达到7800多万元。信用社与企业联合,跨乡镇建起了肉鸡、蛋鸡、养猪、饲料销售4个专业合作社,并以这些合作社为依托建立了多个大联保体,参入大联保体的农民有7000多户。
由大蔡牧业负责向大联保体内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仔猪、鸡苗、饲料供应、疫病防治和技术指导,及产品回收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同时,参与大联保体的农户还向企业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信用社负责向联保户提供大额贷款。贷款通过与企业建立专门账户,网上结算的形式进行发放。
加强监控,建立三个机制
大联保体能否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能够激发内部活力的运行机制。为此,平原县在实践中建立了三个机制。一是建立了信用评选机制。凡参加大联保体的农民首先要过信用关。户与户之间进行信用评定,信用社和村委会做好信用认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并建立信用档案,凡信用不良的农民一律不准加入大联保体。
二是建立了信用监督机制。大联保体内的农户相互之间进行信用监督,信用社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对联保户的信用变化情况进行一次群众评议,凡信用下降的联保户,视情节分别给予黄牌警告或开除出大联保体。为了加强对联保户的信用监督,信用社还专门设立了举报电话和意见箱,大联保户可以及时互相举报在信用上的违规行为。
三是建立了信用奖罚机制。通过联保户举报,定期信用评议,凡信用等级上升的联保户,信用社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对信用下降、不按期归还贷款的联保户,在追回贷款的同时,停止向其提供新的贷款,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
相互促进,收到三个效果
实践证明,平原县推行的三种模式的大联保体,既优化了农村金融环境,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大发展,收到了三个效果。一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大额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民营经济的做大做强。到目前,全县已形成养鸭、养猪、养鸡、大棚种植、木炭烧制、木器、豆制品、羊绒、绢花加工9大主导产业,专业村达136个,各类种、养、加民营大户达1.5万多户。二是促进了农村信用建设,优化了农村金融化境。通过建立大联保体,开展一系列信用评定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信用创建热情,全县共创建信用乡镇4个,信用村489个,信用户5.8万户,建立各类联保小组46个。三是消除了大额贷款"恐"贷症,推动了大额贷款营销,实现了银农、银企双赢。今年以来,共发放10万以上大额贷款2370笔,贷款收回率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