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市场化运作:村企联合成功的关键

曲丽赢

  本报2007年7月1日在3版发表了村企合作建设新农村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村企联合有利于企业开拓投资、生产、经营的新领域,也有利于农村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力地助推新农村建设。再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来看,企业与农村联手,从农产品生产到加工、销售,形成新的产业链,也是体制的创新,有利于农业与大市场的对接。无疑,这是值得重视的新的经营格局。

  村企联合的出现,是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我国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农业商品生产资源及充足的劳动力,但是缺少资金及先进的技术,不少涉农企业市场信息不灵,商品销售渠道不畅。而许多企业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有市场渠道、有充足的资金,但缺少可靠的农产品(数量及质量)供应,影响加工、经营的发展。村企联手无疑能够取长补短,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

  在村企联合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农村及企业是两个主体,两方互有需要,但往往缺乏一个中介“媒人”。政府在双方有合作需求时,完全可起到引导、推动的积极作用。但不可用行政手段搞“拉郎配”,更不可只照顾某一方的利益。如果屁股只坐到企业一头,只顾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对农产品压级、压价,农民的生产发展了,却不能增收,就会丧失合作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政府只照顾农民的利益,企业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利益,甚至主观地硬把村企联合弄成了公益性质的“扶贫工程”,企业也就会失去持续合作的动力。政府要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要为农民和企业牵线搭桥,用双方都得利的市场化运作来促成村企合作。双方都不是自愿的“拉郎配”不行,搞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更要不得。农民和企业两方的利益都要兼顾,在村企联合中,政府是可以有作为的,但乱作为会导致村企联合的最终失败。

  总之,通过市场化运作,达到农民和企业的双赢才是村企联合成功的关键所在。怎样实现市场化?就是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运销这一产业链中所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企业出资金和技术发展生产,并利用自己的渠道帮助农民加工、销售农产品;农村则要利用自己的土地、劳动力、加工场地等资源,按照企业的统一标准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双方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这样企业不愁稳定、质优的农产品供应,农民也不愁销售农产品销售市场。这就是市场化的双赢之路。只有走市场化的道路,村企结成利益共同体——企业的获利离不开农民,农民的增收离不开企业,村企联合才能成功并且可持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