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造最好的肥料,让农民增产增收过上好日子”是史丹利公司最初的梦想,那么,“创造美好农业,全力为农民服务”则是史丹利公司永远的追求。
大品牌就要有大服务。史丹利公司是最先在全国开展农化服务的公司,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地围绕农民、农村、农业大做文章,走出了一条科技惠农、真诚为农、服务三农的成功之路。特别是2007年,当史丹利公司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后,史丹利公司高层领导们大刀阔斧、高屋建瓴地对营销、服务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选拔,对销售服务网络做了周密部署和精心布局。从遥远的北疆到美丽的海南,无论是长城内外,还是大江南北,在祖国的每一处地方,一年四季都活跃着史丹利公司农化服务人员的身影,300多支农化服务队跋山涉水,走乡串村,和农民朋友手握手、心连心……
庄稼的好“大夫”
中国是农业大国,在一些省份和偏远地区,农民科技种田、科学施肥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公司成立之初,董事长高文班就发表了先见之明,他说:“我们光造肥不行,还要搞好服务,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
10余年来,史丹利公司由最初的一支农化服务队,不断扩展壮大,现在已成立了3个服务公司、54个科室,农化服务队成员达500余人;农化服务车也由最初的5辆逐渐变成20辆、50辆、80辆、100辆……150辆,从塞北到江南,随时都能看到他们驰骋的矫姿。
为更好地为农民朋友提供服务,公司农化服务中心统一编印了《科技施肥手册》、新产品宣传彩页、简报、科技光盘等。服务队每到一处,都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科技讲座,放科技录像,发科技资料,并引导农民朋友现场咨询、提问各种施肥、种植方面的问题。对于农民提出的问题,农化专家一一详细解答、耐心示范,直到农民朋友满意为止。
史丹利公司集中了国内外优秀农技人员汇成的科技顾问团,随农化服务队一起,闯关东、下海南,从春到夏,迎着风雨,顶着烈日,每天都深入田间地头,为庄稼“把脉问诊”,为农民朋友解难释疑,从不叫苦叫累。等转完大半个中国,他们中有的队员体重却瘦下去20多斤。最让农民朋友深受感动的是,他们每到一处,都认真采集土壤标本,进行测土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及时为庄稼开出“营养配方”,向农民朋友提出土壤改良建议和改良措施,为农民朋友推荐施肥。
河南通许县一位农民反映,一样的地块,去年他种植的小麦比别人的成熟慢、易倒伏、易返青,不知是啥原因。史丹利公司农化服务人员通过测土化验,告诉他是施用氮肥过多造成的,建议他少施用氮肥,增加磷、钾的含量。今年,果然获得了大丰收。这位农民逢人就夸:“史丹利农化服务队真是庄稼的好大夫,我种了一辈子地,还不如几个大学生。这科学啊,不信不行!”
河北威县一位姓董的种植大户,不远千里赶到史丹利公司专程向董事长高文班致谢:“别人用进口二铵种的芦笋长得跟小拇指似的,我用你们农化服务队推荐的高塔复合肥种的芦笋,长得跟大拇指似的,产量提高了三分之一以上,一年收入10多万元。是史丹利复合肥让我发了财,我要感谢你们的农化服务队!”
致富的好帮手
为进一步引导农民科技施肥、科学种田,史丹利公司不断完善和规范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培养和提高农化人员服务水平。同时,农化服务人员自觉遵循高文班董事长“先做人、后做事”的教导,诚心和广大农民广交朋友,边学习边实践,边干边创新。他们白天走乡串村,晚上就以村为单位,组织放映科技录像,开展科技讲座,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有的服务队员累得晚饭也不想吃,倒头便睡。可第二天天一亮,照样一骨碌爬起来,继续工作。
为更好地做好科技推广工作,公司三位销售总监亲临市场一线,常年带领农化服务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调整为农服务方式和方法,以更快更好地取得农民朋友的认可。在做好普及宣传的基础上,他们通过组织经销商培训,提高了经销商服务水平。同时,他们利用经销商“人熟、路广、影响力大”的优越条件,积极培养种植大户。对一些种植大户给予政策上优惠、技术上支持、服务上优先,并通过培养种植大户建立村级“科技示范田”,让种植大户以实际行动和不可辩驳的事实去影响周围农民的科技施肥观念,从而调动他们科技施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山东枣庄市峄城区西王庄村,过去是一个穷村子,经过史丹利公司农化服务队多年的精心指导,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施用史丹利蔬菜专用肥,成为远近闻名的“史丹利村”,并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村”。该村农民迅速脱贫致富,家家户户洋溢着丰收、富足的喜悦。
“一切围着农民转。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农民需要什么样的肥料,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肥料。”史丹利公司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为农民提供最好的肥料和服务。许多经销商说:“史丹利复合肥质量最好,品种也是最多的,应有尽有。”例如:为帮助农民朋友提高玉米产量,史丹利公司根据农化服务人员采集的各地土壤标本,为江苏、河南、安徽、河北、山东等五省市500多个县、区量身定做了“锌动力”玉米专用肥;为助推我国新型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全面提速,史丹利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很快研发出“新型杂交水稻专用肥”;面对高价肥的出现,为降低农民种植成本,确保农民朋友增产增收,该公司又适时研发了新型“氮钾二元肥”、环保型“36度”复合肥、新型“复合控释BB肥”和浓缩型“史丹利高产丹”等新型专用肥料。产品投放市场后,得到许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广泛好评。菏泽一位叫杨延明的退休教师给史丹利公司领导写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他说;“史丹利公司时刻为民着想,生产出的每一个新品种都是肥中精品,真是我们广大农民增产增收、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农民的知心人
史丹利复合肥好,史丹利人更实在。史丹利农化服务队员们不论严寒酷暑,常年奔波在乡间田野,足迹遍布全国。如果你让他们说出哪个省、哪个县,主要种植什么作物、土壤特性、用肥规律,甚至哪个村的种植户姓啥名谁、锅大碗小,保准他们闭上眼也能侃侃道来、了如指掌。同样,各地农民朋友对农化服务人员更是视如兄弟,亲如家人。因为,只有他们最清楚,在日月交替、花开花落中,融注着多少史丹利公司农化服务队员对他们的深情厚谊……
在遥远的北疆辽宁省,家住阜新县卧凤沟乡三家子村的王晓华,在外打工时不慎将腰砸伤,造成下肢瘫痪,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肩上。当史丹利公司农化服务队员张萌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马上向公司请示,为王晓华家及时送去了春季生产所需的化肥和慰问金。王晓华拉着张萌的手,禁不住热泪横流:“是史丹利公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河南,当种植大户、经销商杨家保的女儿小杨林身患绝症,在生死关头,史丹利公司农化服务人员及时向公司领导做了汇报。公司董事长高文班了解情况后,马上召集会议,向全公司员工发出了“救救小杨林”的倡议。不到半天时间,全公司共捐款10余万元,使小杨林得到了及时救治。
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当今年初湖南、贵州、江西等地发生了严重雪灾,当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史丹利公司都以最快的速度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除踊跃捐款捐物,还派出农化服务人员赶赴灾区,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大象无形,大爱无边。史丹利公司真诚为农、热心惠农、痴心爱农,换回的同样是农民朋友那一颗颗滚烫的心。
让销售一公司司机李守栋永远无法忘记的是这样一件事:前些日子,他开车途经台儿庄山区,有位老农在路旁的瓜地里正劳作着,看见他的车向这边开来,连忙摘下两个西瓜,跑到车前拦住,说什么也得让他把瓜带上。还说要感谢农化服务队,是史丹利复合肥让他的西瓜获得了大丰收……
面对农民满怀丰收的喜悦,史丹利公司农化人员心里充满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此时,在他们心中,就是有再多的苦、再多的累,也化作了无限的甘甜。
服务追求卓越,创新永无止境。史丹利人满怀“创造美好农业”的绿色梦想,带着对农民朋友的一腔挚爱,一路高歌,阔步奔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