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德市供销社把夯实基层社基础作为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绝大多数基层社都摆脱了包袱沉重、人员超编、机构臃肿“三座大山”的困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动“手术” 轻装上阵
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供销社原来的“统购统销”、“单一买卖”逐渐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生意越做越小,路子越走越窄。
怎样才能让基层供销社起死回生?宁德市各级供销社领导的回答十分坚决:“供销社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突破传统思维方式,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战略性大调整,通过改革发展解决供销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他们不是简单地分流人员,拍卖资产,而是保住网点,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实行一社一策,一乡一策,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适宜改制的基层供销社公司,则大刀阔斧改革,进行身份置换。
目前,宁德市供销社成立了7个中心社,已有68 个基层社进行改造减员,18个基层社进行撤社留店,2个基层社实行托管兼并,2个基层社开展改制重组,累计职工置换身份3140人,压缩了行政管理人员,降低了经营成本。
经历了“外科手术”式的改革,在宁德市现有的98个基层供销社中,有47个经营情况较好,实现了赢利,其它绝大部分基层社也呈现出向上发展的良好势头。
重“调养” 夯实基础
基层社发展良好,供销合作社事业就兴旺发达;基层社萎缩,供销合作社事业就停滞不前。改革后的基层供销社,还必须创新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练好内功,才能具有持续发展的活力。
他们以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和“新网工程”为契机,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产权多元化、经营连锁化、服务社会化的新型基层供销社,做大做强农资、日用消费等传统骨干项目,增加经营收入。
他们以公司为龙头,采取特许加盟、连锁配送等方式,开办超市、便利店等,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终端。寿宁县建成了农家店184个,配送中心2个,是全省惟一获得商务部配送中心贷款贴息补助的试点企业;古田县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审批,并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补助;霞浦县牙城供销社农资综合服务站被确定为市级“创文明行业,建和谐宁德”竞赛活动示范点;蕉城区安排了13辆统一标识的农村食品安全配送车配送商品,确保农村食品质量安全……
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改造和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480个,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160家,配送中心22家,夯实了基础,壮大了实力。
添“手足” 强化功能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服务“三农”的新平台,是供销社强化功能的新“手足”。
他们已吸纳涉农组织、专业合作社、社会能人等300多人参与农村基层供销社改造与发展。去年,福鼎市白琳镇供销社与村主干联办专业合作社,并以供销社职工的标准为其代办社保统筹。柘荣县供销社邀请社会能人,创办了旺之源早季蘑菇和生之源山羊2个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宁德市供销社系统已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67个,专业协会43个,入社(会)农户6152户,年推销农产品6.54亿元,助农增收1.5亿元,带动农户25.6万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