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23日召开的新疆抗旱救灾紧急电话会议上获悉,新疆今年遭遇自197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全疆大部分地区春夏连旱已成定局,由此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绝收,小麦、玉米、油料、甜菜、棉花等农作物严重受旱。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三队的村民李永谦目前正在为自家600亩棉花浇第三遍水发愁。他说,眼下旱情严重,塔里木河没水灌溉,棉花浇水全靠抽井水,用电紧张不说,浇一遍水每亩成本还增加3—4元钱。“如果三、四遍水浇不上,压顶棉桃和中间桃结不出来,恐怕今年的棉花就要减产,那损失就大啦!”
不仅李永谦面临着这样的困难,新疆塔城、喀什、阿克苏等地的棉农也身处和李永谦相同的困境,这些地方是今年新疆干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中塔城地区是遭遇了35年未遇的特大旱灾。
自治区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志良分析认为,冬季积雪少;气温高、降水少;河道来水偏少;引输灌工程受损及部分地区工程建设不足;引水量加大、河道来水不足是旱灾的主要成因。去冬北疆地区降水偏少,其中阿勒泰地区冬季降水是历史最少年份,积雪覆盖度仅为60%,比历年同期偏少50%左右,比去年同期偏少30%。塔城地区冬季降雪量也比往年减少60%以上。而今年开春天公也不作美,全疆大部开春比历年偏早,春季北疆地区平均气温偏高2.5℃,南疆地区偏高2.5℃,造成冬季偏少的积雪过早过快融化。尤其是进入6月后,全疆大部气温异常偏高,全疆49个气象站气温偏高幅度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同时,降水量普遍偏少,北疆偏少4成,南疆偏少5成,部分地区基本无降水。气温高、降水少,干热风持续、蒸发量大造成农田失墒、跑墒严重;农作物灌溉期缩短、需水量加大导致作物受旱。另外引输灌工程受损及部分地区工程建设不足、标准低、引水条件差、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尤其是冬季冰冻、冰凌灾害造成部分地区引水工程和灌溉设施受损未完全修复,也直接影响到今年的灌溉引用水。
棉农是最弱势的群体,面对灾情无能为力,但他们并不是孤军作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已经对抗旱救灾作出部署,要求各地积极采取人工降雨、打井、合理调节用水等方式全力抗旱。自治区紧急下拨6500万元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抗旱救灾工作。全疆各受灾地区干部群众日夜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以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
据新疆气象部门预测,7月下旬新疆出现大范围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小,平均气温仍比历年同期偏高,预计8月至10月,新疆平均气温较常年仍偏高,降水量较常年仍偏少,后期旱情仍将不断加剧,再加之土壤失墒严重,持续旱情将直接威胁新疆秋季农牧业生产。
高温少雨的天气不仅让棉花缺水、棉田干旱,同时还使棉花病虫害危害严重。据新疆农业厅植物保护站消息,今年受高温干旱等气候影响,新疆农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虫害较去年发生早、数量大、危害重。其中棉蚜、棉铃虫等棉花主要害虫已陆续进入危害高峰,其形势不容乐观。
截至目前,全疆棉花病虫害总发生面积已达1226万亩次。棉蚜在部分棉区已造成局部棉田大量卷叶,目前已进入迁飞扩散高峰期。如:博州有蚜田率已达100%,百株平均三叶蚜量高达8.6万头,卷叶流油现象严重,已呈大发生态势。棉叶螨目前进入点片发生阶段,受今年高温干旱多风天气影响,有进一步加重趋势。一代棉铃虫总体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发生面积80多万亩。如:鄯善县6月17日出现了测报灯单日诱蛾历史最高值。较高的虫口基数和适宜的气候为二代棉铃虫在棉田的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虫情态势十分严峻。
根据当前病虫发生情况及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7、8月是棉花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控重点地区在和田、喀什、阿克苏、克州、巴州、博州和昌吉州。预计棉花病虫需防治面积2100万亩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