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砍掉茶树集体向外迁移?还是继续耕种祖先们留下的土地?
为尽力减轻灾害损失,尽快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抢救和挖掘古老的羌族茶文化,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了“茶行天下·灾后重建北川茶产业、救助茶农”活动,计划用3年的时间,在全国各主要茶叶消费城市开展羌族茶文化巡展暨爱心茶认购工作,同时在全国800家超市、商场、茶庄建立“茶行天下爱心茶”专柜,为来自灾区的“爱心茶”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打开市场,真正帮助灾区茶农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茶行天下·灾后重建北川茶产业,救助茶农”活动是一场全国人民支援北川茶产业灾后重建的重要项目,一经推出,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40多家权威媒体将对此次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各地政府也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东北,辽宁总商会茶行业商会与相关部门组成了“茶行天下·灾后重建北川茶产业,救助茶农活动”东北先行组织工作委员会,为北川名茶提供了6000平方米免费使用200天的销售平台,组织了百名茶人、百名画家、百名企业家为重建北川茶产业、救助茶农同献一份爱心活动。同时组织现场义捐、义卖活动,推动社团、机关、单位进行团购。
目前,第一批北川茶已经从北川县启运,预计25日将到达沈阳,届时,羌族茶文化将与东北地方文化有机结合,成为全国人民支持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重要一站。
据了解,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和丰富的羌族茶文化,一直以来,种茶制茶都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县50%以上的人口以茶叶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当地所产的茶叶具有香高、味纯、耐泡、无污染的内在品质,已经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定为“无公害食品茶叶”。
2008年,春茶喜获丰收,全县茶园已采收面积达到2/3。但是,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地震,不但使北川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的损失,而且还给当地的茶叶生产和销售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龙头企业也遭遇毁灭性打击,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其北川生产基地、擂鼓镇、陈家坝乡、漩坪乡茶叶企业均夷为平地,地震造成的滑坡使该县近2万多亩高山生态茶园损毁,幸存的茶园虽长势良好,但由于当地龙头企业尽数损毁,大部分夏茶至今尚未采收,广大茶农陷入生存危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了减轻地震给四川灾区带来的损失,全国人民积极展开了向灾区捐款捐物等救助活动,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钱物的资助只能解一时之急。痛过之后,灾区的茶农们发现,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更为严峻的生计问题:是砍掉茶树集体向外迁移?还是继续耕种祖先们留下的土地?幸运的是,灾难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制定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相关政策,以鼓励灾区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对于一直以茶叶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来说,只有把茶园重新建起来,才能有效解决当地茶农的长远生计问题;只有为当地茶叶产品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才能拉动灾区茶叶产业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相关链接
北川古羌茶:不想在枝头老去
“地里的茶叶又长出了新芽,但现在只有等它慢慢变老。”7月17日,北川县曲山镇景家村村民刘素兰看着自家茶园新发的嫩芽直犯愁:正是采摘夏茶的好时节,但地震造成北川不少茶厂损毁严重,无法收购新茶。
“我们这里的茶农世代栽种着古羌茶的一种——北川苔子茶,如果茶农看不到希望将茶园另做他用,对于羌族茶文化来说也将是巨大的损失。”茶厂负责人担心。
“我们仍会将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北川县副县长王久华的话更像一颗“定心丸”。
地震后 夏茶“老”在茶园里
刘素兰家有4亩茶园,今年仅春茶收入就有3000多元,这让她对全年的收成充满期待。然而,地震却打破了她的期盼。“该采夏茶了,但茶厂垮了, 采了也没人收。好在家里还种了些果树、玉米,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茶叶是景家村主要经济作物,200多户家家种茶,仅靠这一项,年户均收入就能达1.5 万元。而在震前的北川,更有50%-60%的农民都从事茶叶栽种。
景家村不少茶农都定点为北川最大的茶厂自然天堂茶叶公司供茶。这家企业承担着该县80%以上茶叶加工生产,地震中,损失惨重:在北川的主厂和3个分厂、一个运转站,共计1.3万平方米厂房全部坍塌,生产设备、附属设施、库存原材料和大批产品被毁。
尽管在绵阳还有一个分公司,董事长万伟仍然心急如焚——茶厂还有一些存货,但只能维持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初的销售;今年茶厂本来新开发了一种附加值高的优质绿茶产品,但也因地震原因无法上市。由于存货暂时无法迅速找到买家,资金难以回笼购置新机器恢复生产。
在北川,几乎所有茶厂都和自然天堂有着相似的际遇。
茶农茶厂 牵手找出路
“家里种了40多年的茶叶,还真舍不得改种其他作物。”刘素兰一边给茶园除草,一边把草盖在泥土上“肥土”,她不希望茶园就此荒废了。如果不发生地震,这些茶都将被加工成绿茶、苦荞茶等,是四川省名优产品。
只有茶卖出去了,茶农们才能更好地重建家园,发展生产。意识到这一点,北川的茶农和茶厂在重重困难中携起手来共建家园——茶厂暂时没有地方重 建,茶农们就在山上给茶厂腾地方。万伟的茶厂就启动了这种羌茶种植加工合作社模式:依托基层村组建立合作社,将茶农的身份变为股东,在每个合作社建立一个 茶叶初级制造厂,将茶农和茶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据了解,目前该厂已在北川种茶“大户”曲山镇景家山、擂鼓镇盖头山的两个村开建。
爱心从四面八方涌来——四川省科协技管会创业指导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来了,定期帮助茶厂指导营销策划;辽宁的客商来了,正与茶厂洽谈订购事宜……大家有一个共同目的,帮助北川茶农走出困境。
“一旦资金到位,我们将立刻购置机器恢复生产。”万伟介绍说,9月-11月是秋茶采摘期,如果恢复生产,将能最大限度地挽回茶农损失。
“地震后,我们仍会将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王久华介绍,目前该县茶产业规划方案已初步形成,北川将继续鼓励茶农栽种优质茶叶,并扶持龙头加工企业。
让北川古羌茶仍然香飘四海,还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摘编自《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