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给全乡农民提供各个时期的生产信息,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乡在全乡13个行政村建起了136个“农情信息”墙。通过“农情信息墙”的辐射,该乡利用冬闲田种植特早熟豌豆面积可突破6000亩。玉林北流市隆盛镇近年来在全镇16个村委会显眼的墙上建立有永久性的宣传橱窗。除了按季度公布村务政务内容外,更多的是不定期向农民群众提供各种致富信息、种养技术及供求信息,给农民提供参考。通过“信息墙”,今年全镇发展订单农业产值达1000多万元,销售荔枝、龙眼等水果产值1560万元,畜牧水产养殖产值达12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以来,四川省旺苍县大两乡政府为给全乡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生产服务信息,组织乡农业服务中心分别在全乡9个行政村建起了“农情信息墙”,通过“农情信息墙”,全乡年种植、养殖品种优良率在90%以上。
云南保山市龙陵县近年来为给全县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种养加工业和市场信息服务,组织各乡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在全县120个村(社区)建立起了“农情信息墙”。为了扩大信息来源和实用生产技术的覆盖面,各村的农技员通过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网络等下载适合本地的实用科技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上墙发布,供村民选用。同时还发布农、林、畜部门指定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病虫害防治和疫情预防等。
河南确山县留庄镇在全镇13个村建起了136个“农情信息墙”,通过“农情信息墙”的辐射,全镇年种植、养殖品种优良率在90%以上,户均增收500多元。
如今,各种各样的“农情信息墙”覆盖了我国数省的农村,“信息墙”成了农村最热闹的地方,农民利用农闲集聚到这里学习实用生产技术,了解农副产品市场行情,交流生产营销经验,促进了生产发展。农民把村里的“农情信息墙”当作是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墙”。
“信息墙”是政府传递农业信息的一个窗口,它服务于农民,从选择新品种、种植、养殖、如何施肥、用药,到市场需求,“信息墙”都一一涵盖,对农民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及把握市场动向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以往基层政府在指导农民生产时,有时候是行政命令的手段,政府代替农民做选择,预测今年秋天大白菜好卖,就动员农民多种大白菜,而到了收获的季节,由于判断出现偏差,大白菜卖不出去,政府却不能为农民的损失买单,农民苦不堪言。农民也逐渐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和以往政府用行政命令指导农民生产不同,“信息墙”是农民的“自助餐”,农民结合政府提供的信息,加上自己的判断去筛选信息进行生产。农民有疑问时,在“信息墙”上留言,由专家进行解答,从而进行信息的有效的双向互动。如此的“贴心”的服务方式,让“信息墙”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信息墙”的出现,说明政府在服务农民的过程中,服务方式越来越进步。摆脱了政府单纯行政干预或者代替农民选择生产的情况,政府的职能越来越清晰,它是一个调控者、服务者。市场经济条发展越来越成熟,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也需慢慢调整。
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期待这样的“致富墙”会越来越多。 (农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