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7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新网工程”打造没有“围墙”的供销社
——访沈阳市供销合作社主任王帅英
本报驻辽宁记者 任 军

  2007年以来,沈阳市供销社把“新网工程”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新农村、新合作、新网络,打造没有‘围墙’的供销社”这一总体目标,推进以“四大经营网络”为载体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沈阳市供销社主任王帅英。

  记者:您好,王主任!沈阳市供销社为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强领导,指定业务处、合作指导处和再生办几个部门分抓四大网络建设,加大了“新网工程”建设推进的力度。请您谈谈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王帅英:2007年以来,沈阳市供销社按照全国总社、省社关于“新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和部署,把“新网工程”建设作为全市供销社的中心工作来抓,从而带动了这项工作有序、合理、稳妥、扎实地向前推进,使“新网工程”建设得到良好的起步。截至2008年6月末,全市各级供销社在本地及外埠已组建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龙头企业19个,建成农资、再生资源、日用消费品市级配送中心12个,县级配送中心7个,发展连锁经营门店1807个。其中农资连锁门店1121个,再生资源连锁门店373个,日用消费品连锁门店313个。同时,还累计发展农副产品市场和物流中心23个。

  在网络建设中,我们积极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成为网络建设的支撑。金秋实农资有限公司一直是沈阳市化肥企业的排头兵,在化肥流通体制改革10年后之所以大旗不倒,主要是由于企业在本地拥有5个配送中心,在外埠有3个配送中心,下联连锁门店近700个,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网络体系布局。秋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承担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主体单位,拥有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的占地1000亩的产业园区、总占地90亩的2处货场以及100余个城区连锁回收站。以这两家企业为龙头,将逐步形成统领全市农资和再生资源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格局;以沈东农副产品市场及全市各类农副产品市场为龙头,以发展农民经纪人为重点,逐步形成全市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与此同时,各区县的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企业及一批较有潜力的农产品市场也相继发挥出龙头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

  供销社传统经营网点比较健全,但是分散的网点如果没有统一组织,也形不成网络。因此,必须建立从龙头企业→配送中心→直营或加盟连锁门店的流通网络结构。如沈阳供销社系统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就是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规范服务”的“六统一”经营模式,按照龙头企业→县、区配送中心→乡、镇级加盟店→村、屯级零售服务网点→农民的协调一致、功能完善、流动有序、诚信和谐的形式,将各类门店整合在一起,实现了零距离服务“三农”的目标。

  苏家屯区供销社在进行网络布局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将区直属公司、区级协会、专业合作社、商品交易市场、基层社、基层协会、村级服务社、旧物收购站、农资供应网点、连锁超市等不同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按照“金字塔”形状布局,全面提升了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和支持,也得到了本地农民的认可。

  记者:人们常说,信息系统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请您谈谈与“新网工程”建设相配套的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情况。

  王帅英: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建设一个完善的流通网络体系,除了健全龙头企业、配送中心、终端网点这样一个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网络结构外,信息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地做好“新网工程”建设,2008年以来,沈阳市社在信息建设方面,始终坚持高效、实用的理念,坚持承办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信息网站,畅通渠道。目前,沈阳市社系统已引进一批网络人才,直接或间接兴办10余个网站,其中有连接农民经纪人和消费群体的国际联合商务网(即中国农村经纪人网)、连接农资流通网络的金秋实农资网、介绍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沈阳再生资源网、以及与“新网工程”相配套的秋实网、酷克网、秋实种苗网等。这些网站为“新网工程”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

  记者:下一步你们打算怎样加大力度,把“新网工程”建设推进到新的水平?

  王帅英:2008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1号文件,都把“新网工程”建设列为了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前不久,沈阳市召开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新网工程”建设纳入了县域经济总体规划,我们将争取以政府名义下发关于“新网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一些配套的扶持政策,组织必要的业务培训,并召开会议,总结推广经验,进一步推动发展。我们的目标是:2008年年底前,完善四大网络的组织结构,进一步解决“新网工程”的瓶颈问题,即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的建设问题。利用3至5年的时间,通过联合与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县、基层三层体制与业务的整合。通过合作、招商、自办、加盟等形式,建成完整的市、县两级龙头企业及配送中心,从而健全“新网工程”四大网络体系,力争实现发展建设农资、日用消费品终端网络各1000个的目标,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终端网络各500个的目标。

  在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中,我们还将积极开发终端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连锁店的功能,探索“一网多用”的新路子,大大提高网络运营效果,减少经营成本,更好的实现便民惠农。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建设各类商品市场的工作力度,重点推进望花装饰材料城和沈东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培育苏家屯区红菱综合市场、于洪区平罗综合市场、新民市法哈牛综合市场、辽中县农资市场、康平县钢材市场等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力争建成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1个,1亿元以上的市场5个,千万元以上的市场10个,结合基层社改造,再改扩建一批市场。通过龙头企业、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等进一步带动农民销售农副产品,实现社会和企业效益双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