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泉颍:有限资金倾注“三农”


  本报讯  6月25日,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中市办事处两位农民从泉颍信用社一次性领取贷款5000元,做大盘香的季节来临,他们要到山东进原料,此笔贷款正解他们的燃眉之急。这次贷款也是自2002年以来,他们第五次从这里申请小额信用贷款。“贷款十分方便,到期利息也不高。拿着‘小本本’来就能贷款”,两位农民高兴地指着贷款本说。

  泉颍信用社主任田春雨介绍,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三农,在当前信用贷款难以普及的情况下,农民只要凭借户口本和信用社的信用评级调查,就可以申请信用贷款,从2000元至10000元不等,如今贷款本已成为许多农民家中的一个“金本本”。

  据了解,泉颍信用社位于城乡结合部,人员结构较为复杂,由于原先管理混乱,曾经连年亏损,自从2006年以来,调整了领导班子,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确立了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以来,该社面貌焕然一新,信用社重新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不仅储蓄从2005年底的8700多万元上升到现在的1亿多元,在颍泉区联社重新占据一席之地,而且贷款发放量逐年增大,实现了支持三农和信用社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直以来,泉颍的农户们有种植、养殖和加工家具的习惯。李老庄的双孢菇、王付郢的蔬菜基地和十里铺的中低档家具加工,都成为信用社支持发展的重点。尤其十里铺的中低档家具加工,去年在发展中遇到资金问题,在贷款时由于无抵押物,资金需求较大,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最高一万元又无法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泉颍信用社经过实地调查,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抵押+信用”的创新之路:即以厂房、机器抵押,夫妻同时签字,两人担保,公证处公证,报联社备案,按照此种方式,顺利给4户农户每户发放了10万元贷款。得到资金需求的家具加工在去年购进板材后,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收益。今年,这4位农户不再满足于加工低档的家具,联合注册股份公司,在泉颍收费站旁边重新建设了新厂和展示厅,进军中高档家具市场,和泉颍信用社之间的新合作正在商谈之中。

  从2006年至今的短短几年间,泉颍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10324万元,其中农户贷款累放8007万元,为地方“三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游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