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农资行业已有十五年的时间,农资行业改制前在县农资公司工作, 1999年农资行业重组,我们这些原县供销系统下的工作人员被分流了,用现在的话就是下岗了。当时我二十六七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岁数,突然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变故,我心有不甘,后来经过我们几个年轻人一撮合,成立了惠农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当时也想过干其他的工作,但仔细考虑下来,没有比农资公司更适合的工作了,毕竟我当时从事农资行业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而且是经营业务的,产销网络基本都熟悉,还有一定的关系网,化肥批发不成问题;再者我们县是农业大县,有水田75万亩,棉花8万亩,茶叶9万亩,柑桔7万亩,蔬菜3万亩,是全国农业百强县,在湖南基本可以排前十名了,因此农民用肥量上也有足够的保证,化肥销售也不成问题;长石铁路从区域内经过,常张、常吉高速横穿南北,长常高速与京珠高速贯通,500吨以下船舶常年可抵桃源港,化肥的运输也非常方便,于是我们配送中心的成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武陵山水秀,洞庭鱼米香,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区位及运输优势,为配送中心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刚起步的时候困难重重,就大环境来看首先是资金问题,我们得不到省级农资公司那样的优惠贷款,所以只能依靠厂家的一些政策以及员工的一些集资,还有就是采用赊销等手段来弥补资金上的缺口;就自身来看,当时农资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营销理念也无从谈起,我们的化肥销售主要是在“量”上面做文章,北方叫赶集,我们叫赶场,一到用肥时节我们就下去 “摆摊”,因为主抓销量是我们的销售重点,当时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利润较低,这不是个长久的办法。直到2001、2002年以后,市场才出现了大的品牌,逐渐结束了原先粗放经营的时代,我们的营销理念也有了新的发展。
新的市场需要新的营销理念,在新形势下,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自觉地靠拢,厂家需要扩大自己的品牌,经销商需要优质的品牌来提升销售,2001年我们被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选定为县级区域经销商,经销洋丰系列复合肥,洋丰系列复合肥质量稳定,是国家免检产品,近三年全国磷复肥销量第一,也是我县农民的磷复肥的首选品牌,在洋丰公司先进的营销理念和优惠政策的扶植下,我们由原来单一的化肥批发商演变成集销售,配送、服务为一体的化肥经销商,成为县域内优质化肥的主要供应商,2006年配送洋丰系列复合肥4500吨(约占区域内高浓度复合肥50%)。积极争取优质化肥品牌作为配送中心主要经营品种,使我们完成了从化肥销量到化肥质量上的转变,实现了配送中心长久的发展,真正从“贩”到“商”。
我们还与配送网点和用肥大户建立互动关系,大户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这也是我们积极和他们建立互动关系的一个原因,我们是想让大户变成一块活生生的示范农田,促进化肥销售,惠农惠己。建立互动关系后大户们和各网点不断提高了对配送化肥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提高了市场占有量。其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加强农化服务,引导农民科学施肥。配送中心利用农民赶集的时间段与当地乡村农科人员配合,加强宣传指导,有时还到田间现场示范,引导农民消费,使农民增产增收;二是信息共享、价格变化、新肥新药、新技术等。配送中心及时告知网点,网点告知农户,网点和农户将用肥情况和本地行情变化反馈配送中心。做到信息互通,信息共享调动了网点销售化肥的积极性,配送中心并且根据厂家销售政策在淡季引导网点与配送中心实行优质化肥联储,做到利益共享,风险独担。其实我们的风险在可控范围以内,当然风险的控制仅限于我这个代理商,高氮大家都差不多,复合肥方面我们有公司的优惠政策,我们只是将这些政策与客户分享,只有你替零售商和农户着想,提高他们的收益,降低他们的风险,这样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产生了经济效益。
我们配送中心位于有“世外桃源”之称的人间仙境--湖南省桃花源,可能受到一点熏陶吧,我自己也种植了一片一百多亩的茶园。生意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有句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每天工作下来也是身心疲惫,正好我有一个搞技术的同学,他建议我承包个茶园,既给自己搭建一个休闲的场所,也能创造价值,还能带动茶农们的生产,可谓一举三得。“桑竹之乐可能是所有中国人的一种潜意识追求,只不过我很幸运,有机会实现这个心愿,呵。”
湖南省桃源县惠农生产资料配送中心的业务在不断发展,我们有信心把桃源惠农生产资料配送中心打造成湘西北最优秀的化肥配送商,为区域内农业生产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