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农村信用联社在自治区联社及各级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从严治社,加强管理,有效遏制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全面提升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各项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了自2001年规范化管理以来连续7年业务经营安全无事故。
满洲里市信用联社下辖四社一部,截至2007年末,全辖营业网点24个,在职员工190人, 全辖总资产11.70亿元,比去年增长3.31亿元,增幅39.52%;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8.26亿元和 3.64亿元,分别比去年增加2.24亿元和9348万元;不良贷款(按四级口径测算)余额760万元,比去年下降408万元,不良贷款率2.09%,比去年下降2.23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 (按五级口径测算) 余额 1161万元,比去年下降485万元,不良贷款率3.19%,比去年下降4.18个百分点; 股金余额2658万元,资本充足率16.09%,超规定8.09个百分点;全辖实际利润816万元,剔除提取呆账287万元后,利润总额为529万元,超计划完成229万元,比去年增加204万元,增幅62.77%。全辖四社一部盈余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落实“三个制度”
一是实行包片包社落实制度。联社下设5个管理组,每个管理组包一个社,既包业务工作,又包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狠抓落实,形成合力,促进了全辖经营业务的稳定有序开展。二是实行信息及时反馈制度。在案件专项治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要及时报告,防止迟报、瞒报行为。三是实行案件责任查处与追究制度。要建立健全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处罚、追究力度,尤其是对案件迟报、瞒报行为或责任追究不严、处理不公的,从严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检查面上抓重点。联社稽核部门对全辖信用社进行全面检查,检查面为100%。二是检查方法上抓重点。联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结合信访举报、调查了解和员工反映的情况,重点对一些苗头性、趋向性问题进行彻底检查和限期整改,并对一些基础性违规问题进行当场纠正、当场处理。三是检查对象上抓重点。在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中,重点放在素质较低、违规较多、操作较乱、轮岗较长的网点或人员身上,进行全面排查,严厉处罚。四是检查部位上抓重点。重点检查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轮岗轮休假、录像资料、枪支弹药七个领域,抓住案件防控的主要部位和环节。
狠抓“五个到位”
动员到位。该联社精心组织,高度重视,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广泛的再动员,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从抓职工工思想政治教育、法纪、法规教育、案件案例分析教育入手,结合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高认识,牢固构筑一道坚固的思想防范长堤,不断强化职工的案防意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防”的整体合力。
组织到位。联社成立“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要求各社、部成立相应组织,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分解任务,严格落实。
制度到位。联社通过开展整章建制,针对核心业务系统上线后,相关制度不健全的实际,先后出台了《满洲里市农村信用社核心业务系统操作规程》、《满洲里市农村信用社重要岗位轮换制度》、《满洲里市农村信用社亲属回避制度》、《满洲里市农村信用社防控操作风险“十条禁令”》等各项规章制度,与以前年度出台的《内蒙古满洲里市农村信用社合作社联合社基本制度汇编》一书,形成了上下衔接、相互补充、内外配套的体系。
培训到位。结合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检查的重点和内容,专门组织稽核人员参加自治区联社组织的定期强化培训,充分提高稽核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案件查处水平。
稽核到位。不断组织和督促全体职工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反复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同时有效发挥联社专业科室的职能,建立会计、信贷、稽核、保卫等部门联动的案件查防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稽核监管的主动性和权威性,及早发现问题,把案件处理在萌芽状态。自2006年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以来,联社稽核科共组织专项稽核13次。从而打造了以“基层一线临柜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和以“发挥联社稽核再监督”作用的第二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