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7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黔南州打响茶叶品牌战役
——贵州都匀毛尖茶品牌推介会在京举行
本报记者 张永立 文/图

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表演都匀毛尖茶艺。
贵州都匀毛尖茶品牌推介会现场。

  7月2日,由中共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十大名茶——贵州都匀毛尖茶品牌推介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在中国茶叶品牌日显重要的今天,在2008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黔南州州长李月成率所辖茶区政府、茶行业组织和茶企的领导一行进京,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消费者和中国茶行业带来一个优秀的茶叶品牌——“都匀毛尖”,借助北京这个大舞台、大市场,向国内外朋友宣传黔南州,推介黔南州,受到与会茶业界领导、京城众多茶商和各大媒体记者的高度关注。黔南州厚积薄发打响茶叶品牌战役,是对弘扬黔南州茶文化、繁荣黔南州茶经济的有力助推。

  夜郎大地香风起

  黔南州位于贵州省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居住着以布依族、苗族、汉族、水族为主体的400万勤劳的人民。2007年申遗成功的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荔波喀斯特原始森林就在黔南州。目前,黔南州宜茶土地面积150万亩,现有茶园20万亩,茶叶企业200余家,茶业从业人员10余万人。

  特殊的地理地质和气候因素,使得黔南州具有十分明显的立体气候,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锌、硒等可以提高茶叶品质的稀有元素,具备了发展高档优质茶的优势。“都匀毛尖”的原料茶树,生长在黔南州海拔千米之上云雾缭绕、生态茂密的高山之巅,是以黔南州本土生长的“苔茶良种”、“鸟王古茶”为本,经长年云浸雾润和阳光雨露滋养自然生长而成的。

  气候土壤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使贵州黔南州茶叶具有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汤色明亮等特色。据悉,许多贵州省外品牌茶企常常收购黔茶作为“引子”,以提高自己的茶叶品质,因此贵州茶在国内素有“味精茶”之称。而都匀毛尖茶又是黔茶之精品,特殊的育茶环境和考究的制茶工艺,使其具备了“条索紧细、白毫满布、锋苗匀整、色泽绿润”的俊美茶形,留存了“栗香持久、香清味鲜、滋爽回甘”的特色,造就了“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透三黄”的品质。历史上,“都匀毛尖”曾被选为皇室贡茶,并曾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金奖,入选中国十大名茶。近年来,“都匀毛尖”在茶行业评选中多次获得金奖,在贵州素有“北有仁怀茅台,南有都匀毛尖”的美誉。

  上乘的茶叶品质和响亮的金字招牌,使“都匀毛尖”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长期以来,都匀毛尖茶以其优美的外形和独特的风格跻身于中国名茶珍品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前身是崇祯皇帝赐名的“鱼钩茶”,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在品尝到都匀团山茶农高级社共青团支部寄去的此茶后,才将其命名为“都匀毛尖”茶。

  黔茶出山正当时

  2007年,贵州省立足生态立省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把茶产业打造成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如今,国家重点工程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的开工建设,使黔南州立体交通大格局正在变成现实。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拐点”的同时,也给黔南州带来黔茶出山的良好机遇。黔南州决策层提出要用“大思路、大规划、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总体思路,做大做强茶产业。制定了《黔南州茶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出台一系列鼓励民营资本投资茶产业的优惠政策措施,营造了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发展茶产业,把“都匀毛尖茶”打造成黔南州富民强州的主导产业。

  目前,黔南州上下已形成了茶产业发展共识: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优化茶叶品质和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种植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开发系列化为主线,改造提升现有茶园,强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茶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培育、引进茶叶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统一品牌,实施“都匀毛尖”茶品牌带动战略。

  从今年起,该州100万亩优质茶园建设工程将分两步实施:2011年达到60万亩,到2016年再发展40万亩。按照这个发展目标,精心制定了“一心二带三区”的茶产业规划布局:“一心”,即以都匀、贵定为核心建立茶产业核心基地;“二带”,以都匀—贵定—惠水和贵新高速公路为发展轴,建设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和茶产业系列开发带;“三区”,一是以罗甸、平塘、独山、荔波、三都等县为南部早生绿茶产业区,二是以长顺、惠水、龙里等县为西部无公害绿茶产业区,三是以瓮安、福泉等县市为北部富硒保肝绿色茶产业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