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棉花项目组于2008年6月中旬定点调查了川、湘、鄂、皖、赣、苏、豫、冀、鲁、晋、陕、新、甘、辽和吉等15省150个县(团场)4757户定点农户的棉花生长情况,结合对西北、长江和黄河的考察,近日发布了监测报告,报告显示,6月棉花棉花生长转化加快,长势普遍偏弱,迟发弱苗比例大。
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6月为95,也为常年(前6年)的95,全国真叶数9.2片/株,苗情差于去年和常年同期半成。监测结果显示,6月生长转化加快,但苗情普遍偏弱,一类苗较好,真叶数达到10—12片/株,果枝数4—5个/株,现蕾8—10个/株;部分灌溉棉田进入盛蕾期,6月中旬见花,极为早发。但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差异很大。
从总体苗情来看,一是6月苗情长势普遍偏弱,一类苗面积少于去年同期3—4成,现蕾比例占6成,少于去年一成多。二是区域之间不平衡。南襄盆地、黄淮大部、华北南部、南疆大部和河西走廊的苗情相对较好,由于干旱,灌溉和随后降雨促进早发,果枝3—4个/株。而沿海因长期低温、大风,北疆因强“倒春寒”天气致使棉花长势均相对较差。
从天气来看,从5月中旬到6月中旬,南方大雨解除了长江中游的旱情,有利弱苗转化。黄淮降水使麦棉争水矛盾缓解,有利棉花早发,黄土高原和华北北部因旱致使弱苗早发。新疆高温加快棉花生长,有利重播和补种棉花的生长。
从灾害来看,5月中旬到6月中旬期间,一是灾害性天气对棉花的影响较小,南方多雨对长江中游的棉花无影响。然而,局部遭受雷雨大风和冰雹侵袭,据不完全统计,受灾面积达50多万亩,重灾棉田补种或改种,对单产影响较大。二是6月“两萎病”发生明显轻于去年同期,大多产区的发病株率减少三成,仅局部偏重发生;长江大部棉盲蝽危害偏重。 (毛树春 王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