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夏收之际,记者前往江苏农垦某农场采访时,听到当地农民反映,原本该发给农民的农资直补款,却由农场交给了某化肥企业,代替农民选择了厂家和肥料品种。一句话,替农民把农资直补款花了。
按农民的说法,这叫“歪嘴和尚念错了经”。2008年以来,农资价格不断攀高,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不断增加综合直补力度。在去年276亿元补贴规模的基础上,新增20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同时,为了方便农民领取,国家财政部等采取了“一卡通”或“一折通”的形式。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还明确提出,要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现象的发生。然而,即使这样,这个农场却依然打起了直补的“小九九”,用变相实物的形式偷换农资直补。毫无疑问,这样的做法不符合中央政府扶持三农的精神,违反了相关规定。
但是,除了农场管理者,还有另一种力量也值得我们警惕,那就是参与交易的生产企业,不该与农场管理者一道,将农民的直补资金“截流”。不能为了市场一隅,让中央财政的直补资金拐弯。
但愿直补拐弯事件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