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散议进口钾肥(中)

坤 哥

  话说四月中旬,国际几大钾肥出口商已将国际钾肥市场风生水起的大气氛成功造就,也对中国即将签定的进口钾肥合同进行大幅度提高报价形成一种包围、一种影射、一种威慑,这个时候东南亚进口钾肥的到岸价基本上达到600—640美元/吨(有资料称我国年初进口的氯化钾平均价格311美元/吨),由此看来出口商的狮子大开口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就在国内生产厂家跟风国际市场,屡屡放言要调高出厂价格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氯化钾及复混肥价格监管的通知》,有人痛快淋漓地呼出一口浊气并且稍感欣慰的是,原来上面也知道甚至于早就知道,钾肥常年、长期的在发疯。通知明确要求:重点氯化钾生产企业所在地区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在同意提价申报或调价备案的同时,报该委(价格司)备案,并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有经营资格的企业直接进口的氯化钾,要及时向该委申请报批港口交货价格。为之一振,随之而来将信将疑。也有令人心旌荡漾的消息:“中农、中化集团公司购买的以边贸形式进口的氯化钾以及地方边贸企业直接进口的氯化钾,销售给复混肥生产企业的,在进价基础上顺加的综合经营差率不得超过5%(不包括运杂费,下同);销售给化肥流通企业的,顺加的综合经营差率不得超过3%”。更有让你瞠目结舌的:“不论经过多少环节,氯化钾及复混肥从出厂(或口岸)到零售环节顺加的综合经营差率原则上不得超过7%”。端的是“鸳鸳相抱”何时了,鸯在一旁看热闹,中国钾肥市场从源头到终端不超过7%,是不是也是看热闹噢,甚至于是在凑热闹,真是打死都不信,只要打不死都没人会信的。CCTV有一期《经济半小时》不谈到了吗,进口钾肥的利润个别企业以四位数计,如果真正做到7%,那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难怪该委声色俱厉、口气罕有地强调:“严肃查处氯化钾及复混肥生产企业超过出厂指导价上限销售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氯化钾进口企业不执行决定的港口交货价格及浮动幅度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氯化钾及复混肥经销企业不执行规定的进销差率以及不履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等违法行为。”

  就在这种国际市场要大幅调价,国内市场要严格监管的双重气氛浓郁蔓延时,中外钾肥谈判结果揭晓,BPC与中国钾肥谈判代表团合同签订,在2007年合同价格的基础上上涨400美元/吨,供货从6、7月份执行到年底,供应数量100万吨。加拿大Canpotex同时表示,较2007年合同价格上涨400美元/吨,合同数量100万吨。消息一出,举国哗然,说什么的都有,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1)为何年初非要纠缠于25美元/吨、40美元/吨等不同版本的涨幅而喋喋不休、没完没了?“是谁为我们种苦根呀?是谁让我们不解放呀?是你的亲人谈判团啊!”结果呢,结果40美元/吨不同意,是吧!行哎,无毒不丈夫,辣手去摧花,100美元/吨,你能奈何得了!当然有些人全部、索性、武断地将100美元/吨的涨幅完全而彻底地归咎于中国谈判代表团有点偏颇、有失公允、有损公正,对那些殚精竭虑想将进口钾肥价格降下来的谈判代表们也是一份误解、一份迁怒、一份打击;(2)拥有庞大的进口数量,而进口价格却高于印度的625美元/吨,这就使得国内众多企业、部门高度一致地想知道中农、中化以前所签合同的真正价格,甚至于一步一步涨上来的过程,这就回到很久很久以前,谎言和真实在河边洗澡,谎言先洗好,穿了真实的衣服离开,真实却不肯穿谎言的衣服,后来在人们的眼里,只有穿着真实衣服的谎言,却很难接收赤裸裸的事实,想探究竟想寻事实的这些想法,最终仍是不了了之,后来参与谈判的部分代表还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各人的想法与心路心态也是不尽相同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