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七部门共推村企互动
6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与农牧厅、扶贫办、发改委、林业局、科技厅、团委七部门在固原市召开全区“山川互联、村企互动”启动会议。此次会议通过“山川互联”,促进“村企互动”,充分调动各级组织、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统筹机制,搭建山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平台,全面推进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会上,宁夏四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与固原市政府、原州区政府签订互动协议;宁夏吴忠天启薯业有限公司分别与原州区农牧局、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同心县农业科技局签订互动协议;宁夏林业研究所、宁夏林果花卉快繁中心与泾源县政府签订互动协议;宁夏农垦茂盛草业公司与彭阳县政府签订互动协议。 (宁讯)
信息观察
建设新农村需要村企携手
在我国农村,缺少资金,缺少技术,新农村建设怎么建?村企合作就成了新模式,各地纷纷兴起”一村一企“、”百企联百村“、”村企结对“的行动。据了解,开展村企合作行动旨在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民企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加大城市带动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与各自结对的行政村开展帮扶,以实现城乡经济融合、相互联动、同步发展、共同致富。
目前,村企合作已经为农村的生产、流通、村庄建设、教育、医疗、娱乐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改善。
村企结合是个双赢的过程,企业能为农村提供先进技术、能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能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不仅如此,有的企业还为村庄建设了漂亮的村居和文化娱乐场所,农民们得到很多实惠。 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农业自然资源为企业提供了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2006年4月以来,安徽芜湖市工商联在全市会员企业中广泛组织开展了“百企联百村牵手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共有84家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2.2亿元,投建项目100多个,新增产值近十亿元。市工商联系统民营企业还自主培训农民工6.211万人,安置农民工7.31万人。
自2007年3月28日长沙启动“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以来,得到了500多位民营企业家的响应。民营企业家们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企合作,为加快富民强市、促进长沙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成效日渐显现。据统计,去全市共有138家民营企业与129个村实现了对接,对接项目达167个,投资达6.8亿元,捐资达2100万元,新安置劳动力10473人。
2006年,润鑫公司与山东省蓬莱市沈余村结成帮扶对子后,就在村里发展起130亩果蔬基地,不光包种子、技术,还包销售。在沈余村,约有70多户依托公司致富,平均每户年可增收1.3万元。此外,公司还先后投入40多万元,为村里硬化了道路,接通了自来水。蓬莱市173家企业已与163个村启动了132个共建项目,吸纳8000多农民进企业就业,每年为农民增收13.4亿元。
有的地方实行“村企联合体”。山东省近年来通过村企联合体的模式,推进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目前已有7000多家企业和邻近的村庄实行了村企联合,惠及200多万农户。所谓“村企联合体”,就是通过“以企带村,村企合一”的方式,农村依托企业,企业联合村庄,构建企业和农民利益共同体。山东兖州市大马青村等三个村在2005年8月份,与当地的一家民营企业组成一个村企联合体,农民的地都由村里统一管理,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社会保障,企业拿出7000多万元对三个村的公共设施进行了改造,为三个村700多户每个家庭至少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农民带来1000多万的工资收入,同时为农民解决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旧村改造,合并“空心村”,腾出了600多亩建设用地,这使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农民每亩地每年还可以拿到2000块钱的租金。
山东许多地方,在村社集体经济管理、农村土地流转方面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南山集团是山东省龙口市东江镇一家“村企合一”的企业集团。企业是村上集体办起来的,村民拿出自己的土地,然后按“拆一补一”的方式搬到集中的地区,将大面积土地集中起来办企业,村“两委”与集团管理层交叉任职,村民们按照自己的条件在企业工作,年底还有分红。未来五年,山东省将在全省有条件的农村建立2万多个村企联合体。
这种“村企合一”的管理模式,不仅让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而且通过股份合作、引入社会资金等办法,充分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了集体经济、农村土地管理使用制度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目标。
在村企共建中基本形成了五种合作类型:
直接参与型。就是村办集体企业、集体控股企业或集体企业民营化改造后,依托企业与村的经济联系和历史、地缘、人缘关系,支持所在村建设和发展。企业经营者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程序兼任村主要干部或两委会成员,直接参与村务管理。
合作开发型。就是企业出资金、建项目,村提供土地、劳动力资源,实现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与村改变面貌、农民增加收入的共赢。这种模式建立在经济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村企对等协商取得共识,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今后村企结对需要推广的主要类型。
产业带动型。就是企业通过在农村建设农业原料基地、产品配套基地,带动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经济顾问型。聘请素质好、见识广的企业家担任村经济顾问,帮助村理清发展思路,对村务提供参谋、建议、咨询和资金帮助。
公益捐助型。企业和个体老板捐资兴办村各类公益设施和福利项目。这种形式比较广泛地出现在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又缺乏可开发资源的村。
如今,各地蓬勃发展的村企联合行动正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更多的色彩。
(农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