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7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联合实现高效益
——福建建瓯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工作纪实
驻福建记者 林小瑛 通讯员 肖岩 林峰

  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初步实现了惠农、利民的目的。但是,如何把为数众多的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从更大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建瓯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的有效运作,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强内功  重联合

  建瓯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是福建省闽北地区以市供销社为依托的首家县级农合会,于2007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

  农合会成立后,市供销社积极协调市、乡(镇)党委和政府,努力成为联结会员与市场的桥梁、沟通政府与农民的纽带、担当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引导专业合作组织进入市场的重要依托和渠道。

  农合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人力培训、品牌营销、法律维权和政策协调等多方面服务。他们还创办了《建瓯合作经济》期刊,宣传相关政策法规,普及科技知识,发布农产品信息。

  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农合会发展迅速,截止到今年6月底,已吸纳54家专业合作社加入,涉及锥栗、仙人草、蔬菜、水果、笋竹、茶叶、仔猪等十几个主导产品,并从种植业向加工、流通、服务等领域拓展。

  抓管理  促规范

  以前,建瓯市不少专业合作社存在组织规模小、辐射能力差、制度不完善、规范化不够、运作机制不活、专业合作层次较低、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导致缺乏活力,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去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农合会“巧借东风”,指导专业合作社规范组织形式,明确利益关系,激活经营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组织建设上,指导各专业合作社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物资供应部、种苗供应部、技术服务部、营销服务部等,做到有机构、有章程、有二次分配,重大决策由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真正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

  在工作方式上,要求专业合作社把社员所需的农资商品品种、数量、时间等逐户登记、汇总,及时反馈,由农合会协调市供销社解决,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据统计,一年来,农合会协调供应农资总值1250多万元。

  在运行机制上,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形成共担风险、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同时,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胆探索,力求突破。2007年底,东坤源专业合作社发动社员集资100万元,按股份制形式建设果蔬交易市场。富头果蔬专业合作社创造性地设立了股金服务部,社员既可将销售所得存放在这里,领取利息,随时支取;一旦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可在此借贷,从事生产经营。

  重科技  创品牌

  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力量比较薄弱,社员品牌意识一度淡薄。因此,农合会把科技帮扶、打造品牌,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去年7月3日,农合会与市关工委农村科技服务团联合组织科技帮扶对接,聘请25位农业专家为科技顾问,与专业合作社(协会)“结对子”,共组织科技顾问下乡入村讲课17次,参加听课农民1320人次。今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后,农合会又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指导灾后蔬果修复,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农合会还帮助专业合作社培养了一批“不走的”技术队伍。通过培养技术骨干,玉山反季节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夏阳、番茄、甘兰等蔬菜新品种,打造反季节蔬菜品牌;吉阳仙草专业合作社突出抓好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推广6000多亩“大叶”优良仙草品种,助农增收700万元。

  为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农合会从开发引进优良品种、注册品牌商标、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等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了有力指导。

  他们指导迪口笋竹专业合作社注册“源迪牌”商标,统一定制包装袋,规定凡是使用这种包装袋的必须是品质最好的笋产品,社员在包装袋上签名后才能进入市场外运。

  南雅葡萄专业合作社注重品牌打造,葡萄的知名度迅速提高,自身实力不断壮大,目前,已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800亩,2007年推销葡萄1290万元,促农增收240万元,被省里列为2008年度国家财政扶植的专业合作社。

  如今,重视科技才能增加收入,打造品牌才能提高效益,已成为广大社员的共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